突破台灣民主發展困境 朱雲漢:不單只靠憲改 還要有開放與實驗精神

2017-09-24 19:38

? 人氣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24日在「總統直選與民主台灣」研討會上,發表「反思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從特殊性到普遍性分析」一文,指出台灣民主的外部評價遠遠高於內部評價的困境。(陳明仁攝)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24日在「總統直選與民主台灣」研討會上,發表「反思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從特殊性到普遍性分析」一文,指出台灣民主的外部評價遠遠高於內部評價的困境。(陳明仁攝)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24日在「總統直選與民主台灣」研討會上,發表「反思台灣民主發展的困境:從特殊性到普遍性分析」一文。朱雲漢認為,台灣雖然在國際上得到民主評比的肯定,但卻與國人的主觀感受不一致,而這樣的困境,世界許多國家也同樣面臨,1990年代後進入民主蕭條期,伴隨全球化與資本主義,政府服膺於國際規則,政府職能遭掏空,就越來越無力處理國內問題,彰顯自由民主體制與資本主義全球化兩者必然衝突,他認為,台灣若要改善所面臨的困境,要在思維上超越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主流價值觀與世界觀,檢討各國經驗,保持開放與實驗精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民主的外部評價遠遠高於內部評價

朱雲漢表示,台灣民主發展的進展與狀況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方面,台灣的民主發展程度與人權保障情況,得到諸多西方學者與自由民主評比機構的肯定,在許多有關東亞第三波民主化的英文文獻中,台灣也經常與南韓並列為東亞民主化成功的案例;但在另一方面,國際評比結果卻與公民的主觀感受與認知很不一致,各種經驗調查數據顯示,從公民的信念結構來看,台灣民主體制的正當性基礎仍然薄弱,公民對民主體制的核心機構缺乏信任。簡言之,台灣民主的外部評價遠遠高於內部評價。

他提及,知名民主化研究學者戴蒙(Larry Diamond)博士曾言,無論專家主導的國際評比如何評價一個民主體制,對於民主體制最關鍵的評價,還是取決於這個政治社群全體公民的主觀體驗與判斷。因此,台灣體制的正當性基礎與治理品質,在經過二十多年的民主實施經驗為何沒有逐步提升,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公共政策僵局無解 甚至形成「否決政治」

朱雲漢說,台灣在民主體制面臨的困境,如最近在立法院上演的多數黨,排除少數黨採用合法的議事手段阻撓前瞻條列這一幕,在匈牙利、烏克蘭、土耳其等這些出現民主倒退的第三波民主化國家,也都曾經上演過,韓國與日本也曾出現民主機構信任基礎薄弱與民主治理績效不彰。台灣這幾年經常出現因為立場對立的團體各堅持己見不妥協,導致公共政策議題僵局無解,甚至形成單一利益團體橫行的「否決政治」。

20170924-「總統直選與民主台灣」學術研討會,第六場,主講人:朱雲漢(中央研究院院士)。(陳明仁攝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雲漢認為,面對民主化的困局,脫困的第一步,是要在思維上超越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主流價值觀與世界觀。(陳明仁攝)

他說,1980年代是全球民主化的高峰,1990後高峰過了,動能減弱,甚至出現民主倒退與崩解,進入全球民主蕭條期,如俄羅斯、南非、委內瑞拉、孟加拉等國,都經歷民主倒退,就連西方先進國家也出現民主倒退,美國民主也不如我們想像的健康,年輕世代出現排斥民主制度、被威權制度吸引的現象。

自由民主體制與資本主義全球化必然衝突

朱雲漢認為,高度全球化削弱了主權國家的管轄權與自主地位,選舉產生的政府服膺於超主權機構的管轄權,也需要遵守國際規則及經濟一體化框架下的條約義務,走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也就意味著勞工不可能透過民主制度,來改善他們的不對等經濟地位,經濟自由化與全球化持續掏空政府職能,貧富越加分化不公,薪資結構長期凍結,社會流動及經濟結構轉型停滯等,而經濟頂層的人,卻能取得支配性的政治力量,法案被利益團體與菁英牽著鼻子走,也衍生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衝擊民主根基,出現反全球化社會運動。

「歷史不曾終結!」朱雲漢認為,在這條路上,沒有誰是師傅,台灣要有一定的開放與實驗精神,全面檢討第三波民主化在全球各地的實驗經驗,客觀看待自由民主體制與資本主義全球化兩者必然衝突,且台灣若要改善所面臨的困境,就不僅僅靠調整憲政體制設計等,脫困的第一步,是要在思維上超越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主流價值觀與世界觀,全球範圍的民主治理機制亟待建構,科技革命可能顛覆資本主義,網路社會也可能顛覆代議民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