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窮人最好的疫苗就是糧食

2020-10-18 06:20

? 人氣

2020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南蘇丹的工作。(AP)

2020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南蘇丹的工作。(AP)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聯合國下屬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WFP)。和平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說,得獎原因是WFP積極對抗饑餓,在戰爭區域努力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並積極成為驅動和平的力量,避免飢餓成為戰爭與衝突的武器。安德森表示,世界比過往更需要團結,尤其在新冠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處於飢餓的兒童激升,在戰爭頻仍地區如葉門、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南蘇丹等等,暴力衝突加上疫情,已讓人們幾乎處於饑荒狀態,WFP致力於確保糧食供應的努力,也為區域穩定發揮很大作用。正如WFP曾說:「在我們擁有新冠疫苗之前,避免混亂最好的疫苗就是糧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35億人正在忍飢挨餓,多數因暴力及政治所致

WFP是全球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專門應對戰亂、衝突、災難等地區的居民或難民糧食不足問題,幫助無法生產與獲得糧食的人們與家庭,特別是數以千萬計的兒童。和平委員會表示,近年糧食危機不斷升高,2019年是最世上最嚴重的一年,超過1.35億人正在忍飢挨餓,多數都是因為暴力衝突所導致。而WFP在全球88個國家的援助計劃,至少為超過1億人提供救命糧食,也促進許多地區的社會穩定。

饑荒(famine),本由自然災害或人爲因素引起,屬於災難的一種。歷史上發生饑荒的地區的都對民生造成極大的衝擊,並極易觸發社會動盪和政權更替。在古代,發生饑荒的自然原因主要是農業遭遇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欠收;現今饑荒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政治、軍事原因而非糧食不足。此外,由於不少國家主張糧食能源化,用糧食充當燃料,導致糧價上漲,雖然世界糧食產量並未減少,但這種糧食能源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糧食供應。現代以來,實行配給制的國家因政府決策失誤導致的饑荒,有1932年蘇聯大饑荒、中國1960年代大饑荒、1990年代朝鮮饑荒。這幾次饑荒中,政府政策禁止人民通過遷移來逃避災難,更加重了饑荒的程度。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1958年至1962年發生的大饑荒是人類歷史上餓死人最多的一次。

糧食不足首先受害最大的是兒童

食物如果按生存需要來分配,全世界的糧食足夠養活每一個人。根據估計,2007年全世界有9億2千3百萬人營養不良。糧價上揚更導致額外的7500萬人口陷於飢餓邊緣。造成這一惡果的主要原因是政治、軍事等原因,而不是糧食不足。糧食不足首先受害最大的是兒童。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最近發表一篇由哈佛大學流行中心教授艾莎·尤薩菲(Aisha K Yousafzai)撰寫的 <如果不是現在,那什麼時候呢?儘早干預以為所有兒童提供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If not now, then when? The importance of intervening early to provide family-based environments for all children) 指出,貧困,社會剝奪和災難威脅著兒童的發展,阻礙了他們的成長能力,身心健康,幸福和建立積極關係以及成為成年成年人的能力。世界上有太多兒童在逆境中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