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放寬進口萊豬,消費者可以怎麼做?

2020-09-10 06:00

? 人氣

蔡英文政府日前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資料照,美聯社)

蔡英文政府日前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資料照,美聯社)

進口萊豬的政策若朝已宣布的方向推動,政府該做的主要就兩個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確定安全容許值:以瘦肉精來談,零檢出是安全高標;安全容許值是安全低標,達該低標的意義應在若消費者食用僅達低標的豬肉製品,在“一般”食用的強度與頻率的前提下,不至於有健康上的顧慮。至於這低標怎麼定就該有科學研究依據。

二、產品分類機制的建立、推動、監控與相關的懲處:這一機制的建立,其一為支持消費者能有所依據執行他的選擇權,其二乃為考量到台灣養豬業的發展,為免萊豬以可能的價格優勢劣幣驅逐良幣,導致台灣養豬業的危機。在這機制裡,可採比方說雙標籤制,除了產地相關標示外,亦可另加瘦肉精零檢出標籤,讓中間商與消費者可辨識以支持執行其選擇權。

但即使政府可以盡其所能做到上述兩大點,業者只要有利可圖,且違法不易被察覺,那就還是有可能有業者會將萊豬製品作為無瘦肉精產品出售。也就是說,即使政府盡其所能,也是不可能完全事先防堵。

在此背景下,重視食安的消費者可以怎麼做?

以下建議,我不會說是消費者的自保之道,因為講自保太過消極被動,且低估了消費者在整個食安保護機制下所能扮演的角色與影響力。消費者也是整個供應鏈的一環,透過適當的購買行為,其實可以起到完善食安保護機制的作用。

一、供應鏈最終端的消費者(比方說個人與家庭消費者):

1. 應確實認知,達安全低標的產品與達安全高標的產品品質就是不同;

2. 應有面對不同品質產品間存在價差的心理準備。不可能要求高品質卻只願意出低價。當然這並不代表未來台灣自家豬肉價格會大漲,也有可能進口萊豬價格相對下跌。但若你重視食安不想要吃到瘦肉精,那當去超市看到國產與進口萊豬有一定價差時,就該還是有望一眼價差卻不被價格牽著走的勇氣;

3. 應對政府相關產品分類機制(比方說產地與零檢出相關標籤標示等)有適當的瞭解方可以此為依據支持自身購買決定,且在購買前或消費前察看或詢問產品或店家標籤等相關資訊;

4. 當然即使有相關標籤標示,業者也是有可能亂標或是因某些原因等無標章,在此情況下業者是否可信賴就很重要。也就是說可找已有長期合作經驗且可信賴的攤商,有信譽的店家等等;

5. 若是既無標籤相關資訊也不知店家信譽,那消費購買原則則以“多元”為上以分散風險。比方說:

(1) 購買肉品,可不定期換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店家購買,購買不同種類或不同部位的肉品;不要只買經過多層加工過的肉品等;

(2)外食,別老去同一家餐廳還點同樣或類似的菜;甚至可以減少外食機會,買食材自家烹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