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俣病萬人受害、汞污泥工人暴斃慘死 台灣跟進UN全面防堵汞產品

聯合國(UN)召集百餘國締結《汞水俣公約》,全面禁止生產及進、出口水銀溫度計、含汞開關、水銀電燈泡等,盼杜絕汞製品。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還記得小時候不小心摔破了家裡的溫度計,裡面「美得冒泡」,卻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水銀嗎?由於近年全球數起重大環保事件都與汞有關,聯合國(UN)召集百餘國締結《汞水俣公約》;台灣雖非締約國之一,但仍宣布響應這條攸關下一代健康的環保公約,明年元旦起將全面禁止生產及進、出口水銀溫度計、含汞開關、水銀電燈泡等原本充斥在人們生活中的水銀製品。

為什麼要跟水銀說再見?故事的源頭要從1950年出現的「水俣病」說起。那年,向以漁獲盛產聞名的日本熊本縣水俣市接連發生不幸事件,包括水俣灣內的魚貝類莫名大量死亡;越來越多野貓出現走路顛簸、狂奔甚至猝死的「貓舞蹈病」;居民紛紛罹患怪病,症狀有失智、手足麻痺,以及運動、聽力及語言障礙;更可怕的是,就連當地的新生兒與幼兒都發生不會說話、走路不穩、無法進食等發展遲緩現象。

因為想不通各種怪現象接二連三發生的原因,水俣市一度神鬼之說盛囂塵上,直到很多年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一切都是附近肥料工廠長期偷排含甲基汞廢液造的孽。日本熊本縣水俣市居民因為汞污染導致的汞中毒,相關事件擾攘近20年來,受害人數累計已達1萬2000人,其中更有1200人因此死亡,汞的危害性也引起國際重視。

位於熊本縣的水俁病資料館前的紀念雕塑,地面上的銀色球體也代表了逝去的靈魂。(取自Google maps街景地圖)
位於熊本縣的水俁病資料館前的紀念雕塑,地面上的銀色球體也代表了逝去的靈魂。(取自Google maps街景地圖)

台塑汞污泥外送案引國際關注 最終竟又「返鄉」

1998年,台塑委託甲級清運商運泰公司處理該公司產程留下的汞污泥,沒想到一大部分的汞污泥,竟被悄悄用船送到了柬埔寨。更駭人的是,汞污泥船完成運送任務後,一名負責清理船隻的碼頭工人,竟在不到24小時之內暴斃死亡,且四肢翻黑,死狀甚慘。

後經調查,台塑歷年來共產生了1萬3000公噸的汞污泥,這些對生物具劇毒性的汞污泥半數一度被送往柬埔寨,另有7000多公噸被任意棄置在屏東赤山巖附近山區。最諷刺的是,「台灣汞污泥、外送柬埔寨」事件曝光後引發國際關注,這批汞污泥又被送回了台灣,最終進了高雄仁武垃圾掩埋場,遭殃的還是國人。

垃圾場 資源回收(示意圖/PublicDomainPictures@pixabay)
台塑原運送出國的汞污泥最終又回到台灣。示意圖,非關新聞個案。(資料照,取自PublicDomainPictures@pixabay)

事實上,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可能碰到汞污染的機率比比皆是。日本水俣病及台塑汞泥事件,都是工業製程廢物排放或處理不當衍生的污染案例;另外如補牙會用到含汞的銀粉,用久了也有汞外溢的風險;使用或意外弄破血壓計、燈泡等含汞產品,因不當的過多接觸而受到污染;誤用遭到汞污染的化妝品;吃到遭汞污染的水稻等農產品;攝取被汞污染的海鮮,尤其是位在食物鏈最上層的大型捕食性魚類。

(延伸閱讀:吃深海魚會不會中毒?汞污染無所不在 嚴重急性甲基汞中毒恐「不可逆」

中藥違法添加硃砂 為何引發鉛中毒案?

此外,最近引發熱議的台中市議員張彥彤一家人,因長期服用當地某中醫師配方的自費中藥材,藥材內違法添加了國內禁用多年的硃砂,最終竟導致鉛中毒的案件,也與汞污染有關。

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楊佩鈺解釋,硃砂最主要的成份就是硫化汞,成份含量達95%以上,與鉛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因硃砂與鉛丹外觀極為相似,鉛丹又比硃砂便宜許多,因此不肖中藥材商常以鉛丹混入硃砂販售;也就是說,張彥彤與家人這段時間來食用中藥材內添加硃砂恐是時真時假,被害人體內才會汞、鉛重金屬含量皆超標。

中市議員張彥彤。(取自張彥彤臉書粉絲專頁)
台中市議員張彥彤一家日前驚傳服用中藥導致鉛中毒。(資料照,取自張彥彤臉書粉絲專頁)

汞污染隱憂無處不在?飲食種類、來源多元是關鍵

對於汞污染隱憂,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人員表示,稻米是國人的主食,鮮魚更是營養豐富,內含的DHA更有助孩童智力發展,若為了避免汞污染就不吃飯、不吃魚,未免本末倒置;應保持均衡且多元化的飲食,而所謂的多元化不只是食物種類, 還包括食物來源。環保署舉例,如這個月吃台東的池上米,下個月可考慮換吃花蓮富里米;這周買了鳕魚,下周就可以換吃鯖魚;就連採買來源也可時不時換一換,都有助分散風險。

其他相關生活注意事項還包括:需要補牙時,可請醫師以樹脂等其他不含汞的填補材料取代銀粉;切勿購買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美白化妝品;選購品質優良的LED燈,取代含汞的銀光燈,都是減少汞曝露的不二法門。

20200901-汞的種類及應用。(環保署提供)
汞的種類及應用。(環保署提供)

由於距離我與全球《汞水俣公約》締約國全面停止生產製造、輸出入含汞產品還有4個月,汞製品仍不免會出現在生活中,此時人們對汞製品的回收處理方式就相形重要。環保署呼籲,在完全禁汞付諸實現前,民眾使用過的廢電池勿必妥善處理、確實回收,回收前可使用空寶特瓶或塑膠瓶暫時貯存,但切記放在高處,以免幼童因為好玩放入口中衍生意外中毒事件。

新新聞1747期
新新聞1747期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天如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