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代的曼德拉死了」西方媒體悼念劉曉波病逝

2017-07-14 07:32

? 人氣

(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

中國最著名的異議作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星期四(7月13日)傍晚在瀋陽去世,終年61歲。罹患肝癌的劉曉波病逝的消息迅速引發廣泛國際關注,一起來看看西方媒體如何報導和評價劉曉波離世的消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紐約時報》的訃文說:

「他是納粹德國時期以來第一位在監禁中死亡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3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國記者、希特勒的批評者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 1938年在監獄醫院中因結核病死亡。」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和評論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也在同一天發表懷念文章:《劉曉波,我們想念你》。

他寫道:「我們時代的曼德拉死了。在經受了中國當局幾十年的殘暴虐待後,現在劉曉波至少可以找尋到安寧。」

文章說:「當民主到來中國後的某一天,天安門廣場上會豎起一座劉曉波紀念碑。那里永遠都不會有一座獻給習近平的豐碑,異見人士在他眼皮底下遭受嚴酷打壓,中國社會的自由度大大降低。」

這是紀思道這個星期發表的第二篇關於劉曉波的文章。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期間出任《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的紀思道說,劉曉波可能是他最欽佩的人。

美國《華盛頓郵報》以「時報觀點」署名發表社評文章:《真正的榮光不屬於中國統治者,而屬於那位被他們監禁至死的人》

文章說:「中國的劉曉波體現著異見者的傳統——無情而和平地回擊著他的國家所代表的現代威權主義政權,直到他星期四因肝癌去世,終年61歲。

他堅定的異見表達為他贏得201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儘管北京拒絕讓他前往奧斯陸領獎,一如他們在他最後的日子裡,拒絕他接待朋友和支持者的探視,也拒絕放行他出國接受治療。

這些最後的凌辱是為了貶低和羞辱他,但是這些嘗試都是徒勞的,真正被羞辱的是這些羞辱的製造者。在劉曉波去世前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位對劉曉波之死,還有中國許許多多人權侵害行為應負終極責任的人——在漢堡20國集團峰會上沐浴著國際政治的榮耀。但是在習近平治下,深陷囹圄的劉曉波才是中國榮耀的真正所在。」

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民運界很多人把劉曉波看作一位潛在的變革型領導人,把他比作南非的曼德拉和捷克異見人士哈維爾式的人物。哈維爾後來成為捷克總統。他支持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英國廣播公司在悼念劉曉波的文章中分析道:

「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生與死凸顯了在中國從事政治抗爭的代價。 劉曉波在職業生涯的早期享受著一個大學教授的舒適生活,但是1989年天安門抗爭後的大屠殺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

只有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在醫院的病房裡,這對歷盡磨難的夫妻才得以重逢。如今劉曉波之死又讓他們陰陽兩隔。」

法國新聞社的報導說:

「這位作家之死讓這位政府批評者的聲音從此消失,幾十年來他一直使當局如芒在背,也成為北京日益嚴厲地打壓異見聲音的一個標誌。」

路透社發自奧斯陸的文章援引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的話說:「我們深感不安的是,劉曉波在病重前,沒有被轉移到一間能提供充分醫療的設施。」

「中國政府對他的過早離世負有重大責任,」她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