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杰觀點:民國是資產或包袱?藍營的危機與重生

2017-07-11 07:10

? 人氣

中華民國是台灣的資產,也是國民黨重生的契機。(資料照/顏麟宇攝)

中華民國是台灣的資產,也是國民黨重生的契機。(資料照/顏麟宇攝)

(本文共同作者高思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綠營的窘境與藍營的生機

近來,民進黨內可能挑戰蔡英文連任的賴清德拋出「親中愛台」言論,府方及綠營各地諸侯更加碼詮釋,加上柯P表態兩岸一家親而得以續辦雙城論壇等等,凸顯了泛綠營兩岸論述的空洞與投機,亦更證明綠營在歷經參與WHA鎩羽、新南向難施展、台巴斷交後已體認到,兩岸關係的持續冷卻及惡化,是阻礙綠營執政且是台灣今後發展不可承受之重。其中,台巴斷交顯示了深遠寓意,更為藍營苦守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及論述,提供了洗刷冤屈的重生契機。   

「民國」法理與「台灣」存續的相依性

台巴斷交和綠營隨後的反應讓眾人驚覺與警醒:斷交事件預見了持續小英式「維持現狀」的兩岸路線將導致「中華民國」和「台灣」一併被葬送,也更證明民國史觀與法理是台灣及其人民賴以存續而無法摒棄的唯一載體。台巴斷交表面上弱化的是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戕害的卻是中華民國的國際人格。我國與巴拿馬邦交長達107年,可追溯至1912年民國建立時繼承大清與巴拿馬的領事關係,並於1949年後在台灣延續邦誼。這證明中華民國自1912年起具有的國際法人地位延續至今。

相反地,對岸與巴國建交意味「共和國」向完全繼承「民國」的「中國代表權」又邁進一步。其實,從近來中巴建交及中越聯合公報的內容皆強調不與台灣發展任何官方關係,加上冠以「中華民國」或「台灣」的多個駐外代表處亦被要求更名,反映大陸對不承認九二共識的「英式現狀」已明確定性為「華獨」,任何掛著中華民國外衣的涉外作為皆屬變相台獨。兩岸的涉外互動已從善意休兵正式倒退至零和對抗的局面。這顯示「英式現狀」不僅導致對岸圍堵台灣的國際空間,更可能一併終結中華民國的國際法人地位。

至於其他綠營領袖們自認的「出路」,也令人感到錯愕。呂秀蓮、辜寬敏和游錫堃宣稱當中華民國消失時,以台灣為名參與國際社會或建立台灣國的機會反而更大。在冷戰兩極對立時代,即便漠視中華民國的庇蔭,台灣還有地位未定論及美日託管論可供遐想。但自1971年聯合國易幟、1979年中美建交,「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隨大陸國際政經地位的穩定提升,幾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知共識。因此,若拒絕繼受自1912年從大陸而來的中華民國法理載體,將「中華民國」視為累贅與包袱,則台灣不但沒有在「中國領土說」以外創設新國際法人地位的空間,反而將使國際社會毫無選擇地將台灣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

20170616-前副總統呂秀蓮16日出席「民視20周年系列活動」。(顏麟宇攝)
包括前副總統呂秀蓮在內的獨派人士認為,中華民國消失時,以台灣為名參與國際社會或建立台灣國的機會反而更大,讓人錯愕。。(顏麟宇攝)

正因為當前台澎金馬住民能享有的國際人格,完全仰賴及繼受1912以來的中華民國國際法人地位,所以唯有民國的史觀、法理及體制在台澎金馬的延續,方能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起對中華民國的政府繼承並未完成,中華民國依然存在於世上,治權涵蓋台澎金馬。唯有連結國際法人地位自1912年持續至今的「中華民國」,方是台澎金馬2300萬人能夠以有別於對岸且無法為對岸所否定的法理身分,而在現實世界中被識別的唯一載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