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費每月至少4萬8!勞保破產危機下,該怎麼用錢,才有機會安心退休?

2020-08-04 07:10

? 人氣

過去一年來,民眾對「退休金規劃」這件事愈來愈有感。(圖/PROBertrand DOMAS@Flickr)

過去一年來,民眾對「退休金規劃」這件事愈來愈有感。(圖/PROBertrand DOMAS@Flickr)

你應該知道的是:受年金破產陰霾影響,國人對退休危機感逐漸提高。即便如此,大多人的退休金準備卻明顯不足,扣掉勞保年金、勞工退休金,作者認為差額應透過適度投資理財,及保險規劃來補強。

最近的股市終於突破歷史新高,筆者聽到不少人都有可觀的帳面獲利,而且除了股市,黃金、房地產價格也向上噴。投資賺錢,應該很高興吧?你有沒有想過,這些賺錢部位賣掉以後,究竟要拿錢來做什麼呢?買更多股票?預備子女教育?換更大的房子?買新車玩國旅?這些當然都是常見答案,也是大家主要花費的管道,但過去一年來,有越來越多台灣人開始回答另一個答案:準備退休。(延伸閱讀:方法無聊,投資績效真的比較好!學會這3步驟,讓你安心笑著退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著勞保年金預告將在2026年破產,軍公教保險的年金危機更早就發生,我發現客戶和民眾對退休議題越來越關注,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怎麼說呢?

當我們終於知道,投資理財不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是知道有更明確的需求會發生,因而必須預備完全沒有薪資收入的那天,就不會遺忘了目標。如同上個月筆者提到的:如果我們已經知道,自己在何種年紀,可能得花費哪些支出,我們便不至於忙著殺進殺出,而是知道現在大概會花多少錢,未來又大概得花多少錢。

別忘了,「用錢滾錢」本身不是目的,為無法工作的自己預備養老(無論屆齡退休或因病失去能力),才是我們投資的真正理由。

我們應該都同意,準備退休,絕不是手上有一大筆錢就等於準備好了!醫療費是開銷極大的支出,即使手頭有上千萬資金,這也不能稱為合理的退休準備;因為股票、基金或現金部位,都不能幫我們完全避開醫療開銷的風險,只要自己或家人不幸罹病,這筆錢很可能就燒掉一大半。(延伸閱讀:先別管股市、房市暴衝!財務顧問:2020下半場,你最該做這件事

面對勞健保財務入不敷出,政府應思考可行的ˊ政策,以照顧國人的退休生活。(新新聞資料照)
準備退休,絕不是手上有一大筆錢就夠了,還必須考慮醫療開銷等支出。(新新聞資料照)

準備退休 民眾危機意識大大提高

舉例來說,最近健保傳出因入不敷出,年底可能決議將股利所得扣繳的補充保費由1.91%提高到2.2%,就突顯了醫療開支不斷增加的現實。

湊巧的是,最近不少機構紛紛公布了財富管理調查結果,數據看來很有意思,也突顯台灣民眾對退休議題的重視,過去一年明顯拉高。我簡單分享幾個重點給大家:

台灣人壽調查顯示,台灣民眾37歲就開始準備退休,而且自評財務準備僅得到69.2分,是「財務自由度」「健康活躍力」與「關係安全感」3大面向最低的;僅3成受訪者有自信,認為財務準備可以支撐到台灣人平均餘命80歲。可以看出,民眾還是擔憂自己的財務準備不夠、無法安心養老。受訪者中,每年願意花在購買長照險的費用約為1.4萬元。

施羅德投信調查顯示,已開始退休準備的民眾比率達97.1%,往年只有50%至60%,這次大幅提高;此外,將近9成民眾認為「自己的儲蓄」是退休後主要生活費來源,政府退休年金只排第三,顯示大家感覺到政府提供的退休準備不足,已經展開補強。

富達國際調查顯示,台灣男、女性預期退休年齡分別為62、61歲,退休前平均每月為退休儲蓄是19,400元及11,700元,其中,女性預期退休後要過得舒適,每月應有48,000元可以使用。

從這三項調查可見,即使股市、房市行情再好,越來越多人認可退休準備的重要,保險對於退休準備來說,更是不可或缺。但以富達國際的調查為例,退休後每月4萬8千元的生活費從何而來?

首先,勞保月退休金當然是不可或缺的,民眾若25歲出社會,至65歲退休,假設以投保勞保40年、最高6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45,800元計算,最多大約可拿到每月2.8萬元。(勞動部提供之試算表

至於勞工該不該自提薪資6%到勞退帳戶?在這方面,筆者得先再次提醒,這筆錢是在當年度免計入個人稅,「並非完全免稅」,而是「遞延課稅」!未來若自提薪資6%的總和超過一定額度,仍會有課稅問題;而且,日後的免稅額會否因政府財政問題被降低,誰也說不準,因此,個人對自提6%是抱持中立看法,並不會特別鼓勵。(延伸閱讀:5個合法秘訣,讓你不再繳冤枉稅!會計師教你節稅荷包不破洞!

除了勞保月退休金、公司提撥的勞工退休金,個人的退休計畫仍有約2萬元缺口,這就要靠適當的投資理財規劃來補強,以一般人來說,我建議一般人把薪資收入30%用來投資;此外,完整覆蓋長照、醫療和年金需求的保險,則需用收入的1成來支付,這將是退休族群不可缺少的重要準備。(延伸閱讀:贈與、繼承不動產簡單又省稅?錯,保險才是傳承財富最佳選項

總而言之,不論你靠什麼投資賺到錢,如果今年有獲利落袋,恭喜你,記得別忙著衝進市場再下一筆,而是想想接下來幾年,你和家人的開銷要如何支應!


作者徐筱媛現為公勝保險經紀人保險顧問,曾獲得IDA國際龍獎及MDRT,持有證照:IARFC認證財務顧問師。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