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故宮成吉思汗像——誰畫的?

2020-03-29 07:10

? 人氣

探討成吉思汗畫像出於何人之手,眾說紛云,但有一共識,就是成吉思汗畫像是以元世祖忽必烈像為本,修飾變化為暮年之像,神情沈穩,充滿了睿智,後經元世祖欽定。。(作者提供)

探討成吉思汗畫像出於何人之手,眾說紛云,但有一共識,就是成吉思汗畫像是以元世祖忽必烈像為本,修飾變化為暮年之像,神情沈穩,充滿了睿智,後經元世祖欽定。。(作者提供)

元太祖皇帝

即青吉思汗諱特穆津在位二十二年父曰伊蘇克伊是為烈祖皇帝起宋寧宗開禧二年丙寅金章宗泰和六年終宋理宗寶慶二年丁亥金哀宗正大四年

楔子

2006年,為慶賀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800週年,故宮博物院林曼麗院長特將故宮院藏『元代帝半身像冊』及『元代后半身像冊』以最新的高科技方式複製一份,並於2006年6月9日假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的國家賓館,在蒙古政府舉辦的捐贈典禮上,親自將這一套複製畫贈給蒙古政府,並將永久保存於烏蘭巴托市中心的【成吉思汗紀念宮】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元朝並未如宋朝設有宮廷畫院專責為皇帝作畫,且這些畫像上也無畫家的落款署名,這些皇帝、皇后的畫像究竟出於何人之手,在那場捐贈典禮上確實引起眾人好奇之心。當然也引發作者一窺堂奧之妙的興緻。

一、成吉思汗畫像簡介

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帝半身像冊』,帝冊共八幅,編號為「中畫00324」,第一幅,元太祖,尺寸為縱59.1公分;寬46.8公分。

另依據『故宮書畫錄』所載成吉思汗畫像基本資料如下:

本幅絹本。冊頁裝。八對幅,每幅縱59.4公分;橫47公分。對幅紙本,尺寸與本幅同。

元代雖然沒有如前一代宋朝,設有專門為皇帝作畫的「畫院」,然而成吉思汗畫像繪製時期應不在成吉思汗年代(1206-1227),因為依存於祭祀建築的帝像,只有在蒙古族定居建都並達到一定的寫實繪畫能力之後才能出現。

中統4年(1263)3月癸卯,昭建太廟於燕京,至元3年(1266)冬10月,丁丑,太廟成。至元6年(1269)12月18日,國師奉旨造木質金表牌位,亦號神主(又稱金牌位、金主)。直到至元17年(1280)12月甲午,大都重建太廟成,自舊廟奉遷神主(太祖、睿宗二室)于祐室,遂行大享之禮。乙未,毀舊廟。故至此時,太廟內供奉的尚是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

成吉思汗像。(王德為攝)
成吉思汗像。(資料照,王德為攝)

至元4年(1267)元世祖有意遷都後,歷經十年而建成大都(今北京),期間至元9年(1272)12月,癸丑,建大聖壽萬安寺,14年(1277)8月乙丑,詔建太廟於大都。元世祖定都於大都後,為祭拜祖先而重視繪製帝后御容,可由以下兩則記載證之:「其太祖、太宗、睿宗御容在翰林者,至元15年(1278)11月,命承旨和禮霍孫寫太祖御容。16年2月,復命寫太上皇御容,與太宗舊御容,俱置翰林院,院官春秋致祭」,「劉貫道,至元16年(1279),因畫裕宗像(太子真金)稱旨,補御衣局使。」

成吉思汗畫像是一幅御容樣稿,專供欽定之用,若妥當,便可放大樣作全身影像,以供祭拜。余輝《畫史解疑》中提到本幅不見煙燻之痕,非祭祀之像,此說符合《元代畫塑記》「小影」的說法。成吉思汗畫像是被元世祖御定的圖制,而其造型風格和表現技法成為元代後世繪製皇家肖像小影的範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