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強權的衝撞─1941年德國與蘇聯的戰前準備

2020-03-29 06:20

? 人氣

作者指出,希特勒(見圖)與高級軍事顧問都相信,一旦摧毀了紅軍,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共產政權就會崩潰,重演1918年的大混亂。這個假設嚴重地低估了史達林對蘇聯人民的控制能力,與紅軍動員後備兵力替補被德軍摧毀單位的潛力。(圖/取自維基百科)

作者指出,希特勒(見圖)與高級軍事顧問都相信,一旦摧毀了紅軍,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共產政權就會崩潰,重演1918年的大混亂。這個假設嚴重地低估了史達林對蘇聯人民的控制能力,與紅軍動員後備兵力替補被德軍摧毀單位的潛力。(圖/取自維基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慘烈的戰鬥與最駭人的傷亡,都集中在東線戰場。在這個遼闊的戰區中,納粹德國的國防軍(Wehrmacht)與蘇聯紅軍(Soviet Red Army)各自動員數百萬人的部隊,進行了四年大規模的廝殺。相較之下,西方盟國1944年的反攻,雖然吸引眾多關注,但絕非在同一個等級上的作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41年6月22日,德國出其不意地發動奇襲,紅軍節節敗退,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回顧兩國的作戰準備,不難看出為何蘇聯幾乎一戰亡國。但是,只要決心把仗打下去,就還是有翻盤的機會。

捍衛莫斯科!二戰蘇聯文宣海報(作者提供)
捍衛莫斯科!二戰蘇聯文宣海報。(作者提供)

一、巴巴羅沙作戰計畫(Operation Barbarossa)

德軍擊敗波蘭(1939)與法國(1940)後,緊接著發動「海獅作戰」(Operation Sea Lion),企圖入侵英國。希特勒以第十六號元首訓令(Führer Directive No. 16)指示陸軍總司令部(OKH)進行登陸英國的準備。但是在已經展開的不列顛戰役(Battle of Britain)中,德國空軍(Luftwaffe)一直無法達成壓制英國皇家空軍(Royal Air Force)的目標;德國海軍(Kriegsmarine)更是完全沒有進行兩棲登陸的準備,也不可能與皇家海軍(Royal Navy)對抗。入侵英國的計畫受挫,使希特勒轉向東方,企圖先征服蘇聯,再回頭解決孤立無援的英國。

然而,從軍事角度來看,比起先前幾場戰爭,入侵蘇聯要困難許多。德軍必須擊敗世界最大的陸上軍事力量,而且得在寬達1,800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進1,750公里。德軍的作戰構想是:先快速將紅軍平時兵力的大部,在靠近蘇聯新國界的地區進行包圍戰(Battle of Encirclement)加以殲滅,不讓其龐大的後備兵力有集結的時間。1940年12月18日下達的第二十一號元首訓令「巴巴羅沙作戰」中明確指出,摧毀紅軍,而非佔領領土或特定政治目標,才是主要作戰意圖。希特勒與高級軍事顧問都相信,一旦摧毀了紅軍,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共產政權就會崩潰,重演1918年的大混亂。這個假設嚴重地低估了史達林對蘇聯人民的控制能力,與紅軍動員後備兵力替補被德軍摧毀單位的潛力。直到1941年底,當紅軍在巨大危機面前展現了堅決抵抗的能力時,德國才開始將佔領莫斯科視為階段性勝利的必要條件。

為了摧毀紅軍力量,希特勒在東線集中了151個師(包括19個裝甲師與15個摩托化步兵師),3,350輛戰車,7,200門火砲,2,770架飛機。軸心國盟友方面,芬蘭提供了14個師,羅馬尼亞提供了4個師與6個旅,並承諾再投入9個師與2個旅參加巴巴羅沙作戰。德國陸軍總司令部管制所有東線戰場上的軸心國部隊,並將這些兵力劃分為:挪威軍團(Army of Norway),北方集團軍(Army Group North),中央集團軍(Army Group Centre),與南方集團軍(Army Group South),各由1個德國航空軍團(Air Fleet)支援。3個集團軍擁有4個裝甲兵團(Panzer Group),部署於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波克元帥(Fedor von Bock)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為攻勢重心所在,故配屬了2個裝甲兵團(第2、3)。這2個裝甲兵團將從比亞維斯托克(Bialystok)突出部兩翼迅速推進,在明斯克(Minsk)附近會師,形成戰役中第一個大型包圍圈。因此,德軍的主要攻勢預定在普里彼特沼澤(Pripyat / Pripet Marshes)北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