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人體試驗,已於3月16日展開,最快一年能問世!

2020-03-24 11:49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試驗性疫苗,已開始首次人體測試。(美聯社)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試驗性疫苗,已開始首次人體測試。(美聯社)

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試驗性疫苗,已開始首次人體測試,疫苗名為mRNA-1273,由NIAID和Moderna的科學家共同研發。雖然一期試驗提早啟動,但疫苗預計仍需要12-18個月才能完成。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3月16日表示,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試驗性疫苗,已開始首次人體測試,疫苗名為mRNA-1273,由NIAID和Moderna的科學家共同研發。雖然一期試驗提早啟動,但疫苗預計仍需要12-18個月才能完成。參與實驗人員將在相隔28天左右被注射兩劑疫苗,第二次注射後,研究人員將對他們進行一年左右的跟蹤觀察。Moderna還表示,該公司正在為迅速提高產能做準備,以便未來能生產數以百萬計的疫苗劑量…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尚未成為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記者手記:「重新體會什麼才是必須的」封城後的巴黎是什麼模樣?
精品大牌齊心抗疫!Gucci做口罩,H&M、YSL搶做防護衣,盼團結度過危機
逆勢贏家!》百業急凍,但亞馬遜計劃再招10萬名倉儲和快遞員工
香港集資能力超過美國!有機會成為新的科技島?
國民黨黨產768億僅追回1200萬!傳追討「卡關地方」 沈發惠要黨產會提報告說明
台灣確診激增將面臨「封城」?台大醫師霸氣回:我不會讓它發生!
324六周年警方暴力畫面曝光 賴品妤落淚譴責江宜樺
全球抗疫的共同難題:大規模封鎖簡單有效,但究竟該持續到什麼時候呢?
微創除臭 享受豔陽無懼「狐」味
2021東京奧運?國際奧會資深委員:延後舉行不可避免!
武漢肺炎全球破30萬例!譚德塞嘆:真令人心碎
福容線上食堂養生防疫首選 高雄翰品酒店推住房優惠
醫院、機場第一線人員保護不能少!經濟部研擬添購N95口罩機
華爾街日報》投行和投資者警告:全球市場「最黑暗的時刻」尚未到來
才不是「中國肺炎」、是「川普大流行病」!中美互噴口水,中國駐法使館參戰
不畏疫情衝擊 高雄1-2月7果品出口新加坡成長3倍
每人發三萬!美國財長:若不採取緊急刺激行動,失業率恐因新冠肺炎升至20%
桃勤內亂、汽車3天撞2次飛機 蘇貞昌批:把郭榮宗拉下來剛好而已
台灣為何不做普遍檢驗?陳建仁:加強密切接觸者及高風險族群符合成本效益
台灣跟進全球封城腳步?蘇貞昌:國人警覺心高,知道不要成為害群之馬
韓國性犯罪案扯「蔡英文也有Telegram帳號」 林鶴明要旺中公開道歉
北市工業宅將開罰2千餘戶  都發局:不會就地合法
川普狂嗆「中國病毒」,WHO怎麼看?世衛官員回應了
「台灣對歐美太放心!」醫師:台灣恐早已進入社區感染
返台人潮遞減 陳時中:粗估千分之一染新冠肺炎,2對策防境外移入個案
台北會封城嗎?詹長權:R0值若守不住這數字就得關城門
新冠肺炎風暴》中國好不容易復工,人回來了,歐美訂單卻取消了...
年輕人不用怕新冠肺炎?趙少康警告:這個年齡以下最危險
「奎寧用於新冠肺炎讓醫界極興奮!」林氏璧指贏過瑞德西韋的3大好處
「飛沫在空調中能飛5公尺!」醫師:搭車一定戴口罩,座位選這最好
「沒生病不知道身體有多差!」不簽約、仰賴補助、沒有保險…一場疫情掀出藝文圈陳年慘況
「無意識動作恐成防疫漏洞!」醫師點出這個動作會給新冠病毒可乘之機
「居家檢疫恐拖垮公衛體系!」專家:沒病限制行動違憲,戴好口罩即可
吃香蕉可防疫、被蚊子叮會感染... 新冠肺炎假新聞滿天飛!《美聯社》:提高警覺,別被牽著走
藝文紓困15億恐有人被漏接、有人鑽漏洞多領 劇評人籲「對抗瘟疫的唯一方法就是誠實」
中美外交部發言人狂發推特互嗆!她一句「台灣」踩爆中國痛點
你不知道的存股真相:最近5年,金融股只有6隻績效超越0050!你還要傻傻存嗎?
降息到新低點到底有沒有用?關鍵8問看懂央行想什麼
東京奧運延期到2021!日本將損失高達6千億
【金融人的華爾街】獨角獸求生記:上市股價腰斬,Uber才發現送餐比載人好賺...
風評:疫情重創供應鏈但移轉效應小,台灣經濟下修無底限
防疫升級!印度宣布多地封城至3月底、數億人受影響 國內航班與大眾運輸皆暫停
俞振華觀點:認同政治進入新的局面了嗎?
林進嘉觀點:台灣甘嘸是母親?那有母親不要孩子回家的?
石之瑜觀點:假挑釁、反挑釁、真挑釁─吳斯懷掀不開的內幕
朱淑娟專欄:拖了四年才宣告生煤自治條例無效,爭議更大
蔡易餘觀點:石化產業是被忽視的台灣隊後勤主力
閻紀宇專欄:當「中國病毒」遇上「川普病毒」
觀點投書:如何權衡新冠病毒下台灣房市的利與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