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易餘觀點:石化產業是被忽視的台灣隊後勤主力

2020-03-24 06:30

? 人氣

石化產業為這次防疫提供強大的後勤支援。圖為總統蔡英文訪視口罩工廠。(總統府提供)

石化產業為這次防疫提供強大的後勤支援。圖為總統蔡英文訪視口罩工廠。(總統府提供)

年初國內首例武漢肺炎確診後,指揮中心在第一時間就宣布N95口罩及外科口罩將管制出口;經濟部更全力開闢產線,力拼國內產能提高每日可生產1,000萬片。當下雖有部分網友批判政府「缺乏人道主義精神」,但事後證明,在全球各國搶購口罩的氛圍下,不僅產量難以跟上、價格也開始飆漲;而率先管制口罩出口再衝刺產能的臺灣,在口罩產量漸漸補足國內需求的現在,成為了各國爭相仿效的典範。這一切,值得把最大的功勞歸於辛苦的臺灣口罩國家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擴充通常要半年才能完成的六十條口罩生產線,我們要感謝工研院、精機中心、金工中心以及工具機產業的全力投入。但是我們或許都忽略了口罩不織布最重要的原料,也是以台塑為首的石化業;口罩最上層的原料聚丙烯就是煉製原油裂解的產物,臺灣在這波疫情下支撐口罩供應,就是因為石化產業挪出產能優先製造口罩材料,讓台灣不用擔心原料的欠缺,全心投入協調口罩產線的調度。相較之下,同樣工業發達的南韓,在早期疫情爆發時率先捐給中國200萬副口罩,卻在國內疫情日漸嚴重時,卻遭中國政府拒絕出口口罩原料,使得南韓口罩面臨停產窘境。

回過頭來看,早先英國學者透過大數據分析近六萬名武漢人的手機、航空數據,預測武漢肺炎短期內將在台灣爆發,把臺灣「當塑膠」。殊不知,臺灣確實是「塑膠王國」。從PP、PE(聚乙烯)不織布原料上游的產業,到石油加工製品常見的「合成樹脂及塑膠」、「合成橡膠」、「人纖原料」等,臺灣石化產業鏈的完整,成就了第一波防疫的成功。或許,我們都欠石化產業一句謝謝。

20140811六輕專題-宋小海攝-SEA_1038-台塑麥寮工業園區。(宋小海攝)
台塑麥寮工業園區。(資料照,宋小海攝)

值得記上一筆的功勞不該省略,但我們也並非要連同感謝一併接受石化業所帶來的汙染,六輕爭議、台塑仁武廠汙染等破壞環境的惡舉,當然要予以譴責。然而,今天石化產業支撐了口罩原料的供應,站在第一線與我們共同對抗武漢肺炎,我們也要予以稱讚、表揚。

石化產業過去揹負了環境汙染的罵名,也被部分民眾要求要將石化業趕出台灣,如果臺灣曾在某個時間點揚棄了石化業,這次武漢肺炎戰役,就很可能陷入無罩可戴的困境。面對任何環境污染的疑慮,我們要謹慎處理,但也千萬不能隨意全盤否定任何的產業。經濟發展、產業茁壯與環境保護間的相互平衡,是我們應當追求的永續價值。

面對武漢肺炎這個全球大敵,臺灣的防疫成果讓大家發現了這個世界上原來有個強壯的島國,有抗疫迅速、做事紮實的好政府,以及健全耐操的製造業產業鏈。身為工業之母的石油化工產業,我們當好好珍惜與監督,讓防疫資材原料不至於匱乏,更要將石化業對台灣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作者為現任立法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