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華觀點:認同政治進入新的局面了嗎?

2020-03-24 07:10

? 人氣

台灣居民的認同逐漸改變,認同台灣公民身份並堅定捍衛台灣主權的人愈來愈多。(AP)

台灣居民的認同逐漸改變,認同台灣公民身份並堅定捍衛台灣主權的人愈來愈多。(AP)

過去兩個月來,幾乎所有臺灣人關注的焦點,都是新冠(武漢)肺炎疫情的發展。由於這項病毒是自中國大陸爆發大規模感染,我們的防疫措施從初期迅速管制中國大陸民眾來臺、討論是否應該讓武漢臺商回臺,到這項病毒應該稱作新冠病毒還是武漢病毒,都隱約可以看到認同政治的影子。究竟,在中國大陸工作或定居的臺灣民眾算不算臺灣人?兩岸的分界及關係到底是什麼?原本選前就吵得很熱的認同政治,到了選後似乎沒有消退。這不禁讓人想問:臺灣民眾的認同觀及對於兩岸關係的態度,是否在2020年大選及這項疫情後,進入了另一個新的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月中政大選舉研究中心更新了2019年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政統獨態度、及政黨偏好等三項數據。許多人對於該數據有些誤解,以為那是一次性民調所產生的數字,但其實那是整合該中心一整年所有調查(超過萬筆樣本)的數據,且同樣的題目從1990年代初問到現在。換言之,該數據突顯的是臺灣民眾核心政治態度的長期趨勢,而不是短期的變化。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透過上述態度的長期趨勢變化,看出未來發展的端倪。以「臺灣人/中國人」認同來說,和2018年相比,2019年「臺灣人」認同的比例上升了4個百分點,來到58.5%,是2016年以來的新高,同時也是自2014年以來,首次反轉下降的趨勢。相對地,「雙重」認同(自認為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下降了3.5個百分點,來到34.7%,也是自2014年以來首度下降。至於「中國人」認同,則是維持近十年來低於4%的比例,只有3.3%。

圖一、臺灣人/中國人認同(政大選研中心)
圖一、臺灣人/中國人認同(政大選研中心)

有人說,這樣的差別也不算太大,或許只是短期的升降。但如果我們用更長期的眼光來看,從1992年到現在,2014年到2018年之間,是「臺灣人」認同下降、而「雙重」認同上升最長的一段趨勢。換言之,除了這段時間外,過去27年來我們頂多看到連兩年「臺灣人」認同下降(2005-2007的45%到43.7%),或連兩年的「雙重」認同上升(1994-1996及1998-2000較顯著,2005-2007很微幅)。總之,長期以來,我們可以說「臺灣人」認同是上升的,「雙重」認同是下降的,而2019年的數據終結了自2014年以來,前者降、後者升這樣「不太尋常」的小趨勢。

相似的情況,我們在民眾的統獨態度上,也可以看得到。「偏向統一」的比例在2014年到2018年間小幅上升,但2019年重挫。「偏向獨立」及「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自2016年下滑,2019年則上升很多,兩者都來到了歷史高點,分別為21.8%及27.8%。雖然許多人對於「永遠維持現狀」的定義感到疑惑,並有不同的解讀(譬如是維持中華民國,法理上「一個中國」,還是維持臺灣自主等),但至少這部份的民眾是接受兩岸分治的事實。如果再加上佔5.1%希望「儘快獨立」的民眾,2019年是首次有超過半數的民眾(54.7%,包括「儘快獨立」、「偏向獨立」、及「永遠維持現狀」者),明確表態未來兩岸應互不隸屬,或不希冀兩岸走向實質統一。當然,未來這樣的趨勢是否延續,或許沒有人能斷言,但至少2019年的數據,標示了一個與過去幾年不同的新態勢。

圖二、統獨態度(政大選研中心)
圖二、統獨態度(政大選研中心)

本文無意在此預測未來臺灣民眾認同觀及兩岸關係態度的走向,但從數據看來,2019年確實是不一樣的一年,也是轉折的一年。不論這樣的轉折是因為習近平的言論、香港反送中抗爭的影響、美中貿易戰的外溢效應、或是臺灣內部過去幾年「反中」意識的集結等等,2019年都標示著和過去不一樣的臺灣民意,即兩岸的切割似乎更為明顯。至於新的趨勢是否會在新冠(武漢)疫情下強化,或許明年的此時,我們就可以透過新的數據來檢視了。

*作者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政治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