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星馬地區「大中華膠」─從馬共叛亂到改革開放

2020-02-09 07:20

? 人氣

星馬地區的國民黨人在抗日方面貢獻不如「馬共」,但是受益於中華民國四強地位之福,仍有龐大的影響力。(梁元明提供)

星馬地區的國民黨人在抗日方面貢獻不如「馬共」,但是受益於中華民國四強地位之福,仍有龐大的影響力。(梁元明提供)

上一篇文章,我們討論了星馬地區「大中華膠」的起源,尤其是「大中華膠」與同盟會的歷史傳承,還有汪精衛政權試圖併吞馬來半島的計劃,訊息量相當龐大。鑒於筆者即將於明日前往新加坡採訪航展,今天我們繼續針對星馬地區民族問題進行討論。而在上一篇文章的結論中,筆者其實已經提到,無論是「大中華膠」還是「馬來至上主義」的壯大,日軍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東姑·阿布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為代表的馬來精英,雖然不見得認同日軍進攻馬來半島的侵略行為,但仍為東方人在戰場上擊敗西方人的畫面所震撼。他們的民族主義被徹底喚醒,開始相信馬來人可以在馬來半島上建立屬於馬來人的馬來國家。馬來精英為了確保自己的種族優勢地位,不惜配合日軍迫害盟軍戰俘與華人抗日份子。

遭到肅清的華人,則出於自保紛紛加入馬來亞共產黨領導的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投入與馬來親日附庸武裝的衝突。這些武裝衝突到了日本投降之際又逐漸擴大為種族衝突,甚至於種族屠殺。由英國136部隊派遣到馬來半島的國民黨地下工作者,雖然並不認同馬來亞人民抗日軍推動的共黨革命,但他們仍基於同為華人的民族情緒,仍對「馬共」的種族鬥爭採取「不干預」的態度。

此種態度讓馬來人戒慎恐懼,深怕等到英國人回到馬來半島,就將扶持國共游擊隊建立華人的馬來國家,甚至於直接讓星馬地區回歸中國。在那個中華民國成為世界四強,且從新加坡到吉隆坡街道上都能看到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情況下,戰時與日軍合作的馬來人是發自內心憂慮自己將失去一切政治權力,甚至遭受「馬共」的新一波清洗。

尤其在吉打、玻璃市、吉蘭丹和登嘉樓等四州為日軍割讓給泰國後,華人成為馬來半島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外加國民政府又有來自美國的強力支持,中國併吞星馬地區的可能性在1945年是挺高的。但是英國終究是英國,比任何國家更懂得玩權力平衡的遊戲。當英軍回歸馬來半島,並於1945年9月12日建立英屬馬來亞軍政府之後,英國立即調整了馬來亞的族群政策。

20200206-「大中華膠」曾經是美國用來挑戰英國東南亞影響力的工具,圖為接收太平島的中華民國海軍太平軍艦。(作者提供)
「大中華膠」曾經是美國用來挑戰英國東南亞影響力的工具,圖為接收太平島的中華民國海軍太平軍艦。(作者提供)

英美在東南亞的暗中較量

英國固然恐懼共產主義在馬來半島壯大,但是馬來亞軍政府在出兵圍剿「馬共」之前,首先要擔心的對象並不是蘇聯在東南亞的走狗,而是背後獲得美國支持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畢竟美國政府從羅斯福還在世的時候開始,就致力於推動「去殖民化」政策,要與中華民國聯手將共產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勢力在亞洲掃蕩乾淨。

日本剛宣布投降,國府陸軍第1方面軍就在司令盧漢將軍率領下挺進法屬中南半島北緯17度以北地區,名義上是解除日軍武裝,實際上是要避免法國殖民統治者捲土重來。以阮海臣、武鴻卿為代表的越南民族主義者,已經準備要在蔣中正支持下成立親近中華民國的越南民國國民政府,將胡志明領導的共產主義運動扼殺在搖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