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KPI調查第5年 想學Google訂指標 衛福部登榜首,勞動部、財政部吊車尾

2019-06-03 08:30

? 人氣

都更與危老重建案數被內政部列為年度KPI,但學者建議兩 者性質不同,應分開計算,才能持續檢視。(圖片來源:商業周刊)

都更與危老重建案數被內政部列為年度KPI,但學者建議兩 者性質不同,應分開計算,才能持續檢視。(圖片來源:商業周刊)

政府這台龐大機器的僵固慣性,有可能改變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7月16日,一場召集10多個部會代表出席的會議上,時任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曾旭正主持討論的題目是:當年度政府KPI項目,有沒有須調整的地方?

企業常見年中檢討,政府第一次做

「這真的是第一次!以前從來沒有在『中途』檢討或調整的。」一位部會中負責管理績效考核的科長說。

民間企業習以為常的「年中考核」、「滾動式檢討」業務目標,卻是政府績效制度的第一次。

行政院各部會自2009年起,引進企業界的管理工具KPI(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商周連續5年邀請10多位專家,逐項檢視這些KPI的內容,監督是否「不K」:目標不關鍵(key)、「不P」:衡量方式無法產生實效(performance)、「不I」:達標數值(indicator)太低或灌水等。

5年來,政府終於開始學會「抓大放小」,從700多條冗長瑣碎的KPI中,挑出「真正重要的事」。主事的國發會更在去年大改版,讓各部會從諸如國防部「莒光日到課率100%」這種荒謬的KPI中解放出來,鎖定攸關財經民生的10大部會,也首度訂出可被視為閣揆KPI的跨機關績效指標,考核亮點政策成效,希望民眾真能對施政有感。

今年,在商周的調查中,數年來與我們一起檢視這些KPI的專家們,終於正評多過負評。總計跨部會和10大部會共77項KPI中,不K指標剩7個,好指標則首度突破半數,占64%。

這結果似乎顯示,政府更懂得如何訂定KPI了;但,形式變好,是否代表組織文化內涵真有改變?新版KPI上路後,真的讓部會上下都更重視政策績效管理嗎?

我們從去年7月那場會議過程,以及今年各部會訂定的新指標中抽絲剝繭,看見這個龐大的政府機器,確實產生一些變化。

第一個發現是,政府學著「滾動式」檢討KPI,而非像以往,1年過完了再說。

「以前,部會執行過程中若發生問題,要調整(目標)就要拖1年,這太慢了,」曾旭正回憶去年舉行年中檢討會的背景。

那場會議上,部會代表不再行禮如儀,例如,內政部主動提出要把去年KPI之一的「救護車出勤抵達救護現場時效目標6分鐘」,改為10分鐘。

這是給自己放水?讓達標更容易?

「第一次設定這樣的指標,我們都沒試過,不知道這樣的標準到底對不對,」內政部官員回應商周。原來,當初KPI達標值喊太高,根據去年上半年實際追蹤結果發現,因涉及車況條件,救護車實際抵達現場的時間從6分鐘到10分鐘不等,同時,比較了新加坡標準為11分鐘、香港標準為12分鐘後,決定放寬目標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