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儘管以色列尚未針對伊朗的石油出口設施動武,但若戰事升高至波斯灣能源基礎設施,以色列可能鎖定海爾格島等出口中樞,直接阻斷德黑蘭的原油輸出,專家指出,這將對全球市場造成劇烈波動,而最直接受害者,正是高度仰賴伊朗原油的中國煉油業者。
中國為何會淪為最大苦主?哪些煉油廠將首當其害?
根據能源研究公司 Kpler 數據,目前伊朗超過九成原油都出口至中國,其中大部分流向山東地區的「茶壺煉油廠」,這些地方煉油企業獨立於國營體系之外,為維持利潤率,自2022年起集體轉向進口伊朗受制裁、價格折讓的原油,若供應遭截斷,這些業者將首度被迫支付原油市場的全價。
伊朗對中國依賴有多深?「殖民陷阱」是否正在成真?
因伊朗受到國際制裁,原油交易無法透過美元結算,多轉而使用人民幣,使伊朗幾乎只能利用石油收入購買中國商品,對此,伊朗商會官員曾形容雙邊貿易是「一種殖民陷阱」,顯示出德黑蘭在經濟上愈發仰賴北京,這種依賴若遭破壞,雙方都難以承受其後果。
為何折扣消失將重擊市場?價格差距已快速縮小?
能源數據商Argus Media指出,2023 年伊朗石油與市場同類型原油每桶折讓達 11 美元,到了2024年仍有4美元;但近期由於戰爭風險與美方制裁壓力,折讓進一步縮至約2美元,幾近消失,這將迫使中國煉油廠重新面對高成本進口現實,打亂過去倚賴折扣油源的運作模式。
石油出口中斷會牽動哪些地緣風險?美國是否會干預?
報導指出,若以色列為打擊伊朗政權而切斷石油出口資金來源,將可能升高國際油價,連帶衝擊美國內部通膨壓力與選情,儘管川普強硬對伊,但也不樂見美國民眾因油價上升而承受經濟壓力,因此,以色列若真要動手,可能會面臨美方的不滿甚至阻撓。 (相關報導: 核談判再也沒希望了!川普1句話摧毀中東和平 伊朗百枚飛彈回敬以色列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