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與地緣政治動盪所交織的壓力,台灣的永續發展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富邦集團自2016年起攜手富邦文教基金會、台大風險中心共同舉辦「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持續串聯學界、產業與政策界,試圖為這場「轉型戰役」理清路徑。
全民參與,淨零轉型的第一哩路
過去,氣候變遷這個議題對多數人來說,仍停留在「認知」層次,但隨著國際局勢動盪、永續轉型壓力加劇,「行動」已成為關鍵字。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在致詞中指出,台灣當前所面臨的轉型挑戰,不再僅限於內部結構調整,更受到國際政經勢力牽動,例如川普2.0的一連串政策,包括再次退出《巴黎協定》、停止《通膨削減法案》(IRA)對綠能產業的支持、擴大天然氣使用等,這些措施可能掀起全球氣候政策的反動浪潮,對台灣推進淨零排碳形成不小的衝擊。在這股國際逆風下,國內各界讓如何攜手加快腳步、推動轉型,成為當前最迫切的問題。
政府已經開始動起來。隨著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成立,國發會也提出更具挑戰性的減碳目標:2030年前減排24%,如今只剩短短5年。蔡明忠坦言,即使時間緊迫,整體社會對於淨零與轉型的急迫性仍然缺乏共識。
「唯有將淨零排碳變成全民運動,才能真正驅動變革、實現國家的減碳目標。」他強調。所謂全民運動,不是喊口號,而是從日常行為做起,例如多爬樓梯、少搭電梯,多搭大眾運輸、少開車,隨手關燈、節能省電,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日積月累,才能形成推動轉型的真實力量。
綠色金融,企業永續的關鍵助力
面對川普政策可能重塑全球氣候治理格局,台灣依然堅定朝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前進。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也指出,政府為因應國際變局、加速減碳行動,預計在2030年前投入超過一兆元,推動涵蓋能源、產業、運輸等六大部門共20項減碳計畫。在整體減碳架構中,金融機構將是推動轉型的關鍵催化劑!金管會已陸續推出綠色金融1.0、2.0、3.0,並發布「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不只支持綠色產業,也協助具轉型決心的企業取得資金支持,只要企業提出具體減碳計畫,都能獲得政府與金融體系的最大融資協助。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及,企業在推動轉型的過程中,需要穩定資金挹注,而金融機構掌握資金流向,自然具備高度影響力與發言權。金融業可運用三大關鍵工具支援企業邁向永續,首先在投融資方面,透過資金配置,引導企業朝向低碳化與永續目標前進;其次,積極發展多元綠色金融商品,如永續發展連結債券、有序債券與績效連結保單等,以擴大資金動能;第三,建構有效的議合溝通平台,強化金融業與企業間的對話,促進資金提供者與需求方就轉型目標、路徑與預期成果達成共識。透過這三大工具的整合運用,金融業不僅是資金提供者,更是綠色轉型的推手與把關者,攜手企業與社會共同建構具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永續金融生態系。

啟動轉型金融,共創淨零未來!
「現在是危機與轉機並存的時刻。」蔡明忠指出,在國際政經局勢劇烈變動下,金融業扮演著穩定經濟與推動轉型的關鍵角色,富邦金控積極回應國發會與金管會對金融業淨零轉型的期待,全面啟動「轉型金融」行動。
近年來,富邦金控與旗下子公司攜手舉辦減碳議合工作坊,透過永續金融投資、放款、商品與專業服務,協助企業提升ESG績效、邁向低碳營運模式。同時,也長期倡導低碳生活,透過「Run For Green」等行動帶動社會參與,並結合永續論壇,持續關注臺灣轉型進程中的關鍵議題,凝聚社會共識,為下一代打造永續未來。
(相關報導:
富邦人壽讓「AI Everywhere」 智能創新應用涵蓋客服、輔銷、行政3大保險場景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