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報稅期限延長至6月底,不少上班族開始思考節稅、理財方式,對此,有專家表示,年收入未達「266萬元」的小資族,與其選擇「勞退自提」,不如直接投資市值型ETF如「0050」,長期下來資產差距可能逼近千萬元,掀起關注。
專家點破「勞退帳戶不一定賺」
近日財經專家闕提醒,雖然「勞退自提」長期被視為穩健的退休儲蓄方式,但對於低薪族群、年輕世代而言,若過度強調節稅效果,反而可能犧牲長期投資報酬,引發外界關注。
舉例來說,若適用稅率為20%,投資0050的總收益將比勞退自提多出415萬元;若稅率提高至30%,兩者差距明顯縮小,僅領先17.4萬元。
但當稅率達到40%,甚至會倒輸17.3萬元,顯示稅率愈高,勞退自提的相對優勢就愈明顯降低。
因此,對於稅率落在5%、12%、20%等區間的小資族來說,闕又上建議不必過度考慮勞退自提,改以投資市值型ETF更有機會提升資產累積效率。
報稅選錯恐少賺上看千萬元
其中,假設一名年薪60萬元、適用5%稅率的上班族,從30歲起工作至65歲退休,期間每月提撥6%薪資至勞退自提帳戶,雖可節省約5.2萬元稅金,並由政府代操投資,預估退休時可累積約308萬元資產。
不過,若將相同金額改為投資台灣市值型ETF「0050」,以2005年至2024年間平均年化報酬率11.14%計算,最終可累積近1000萬元資產,與勞退自提相比,高出約690萬元。
而夫妻雙方都採取相同策略,退休後的資產差距可能超過1300萬元,闕又上強調:「除非是年薪超過266萬元、適用30%以上稅率的高所得族群,否則把錢交給政府代操,不如自己投資0050、SPY這類市值型ETF,長期下來反而更有利。」 (相關報導: 不是勞保退休金!勞動部今天發「每人近40000元津貼」,發放對象、申請方式一次看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