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案不減反增!蘇俊賓呼籲收緊法規,須重罰到讓平台業者「有感」

2025-06-12 16:17
對於詐騙廣告猖獗,桃園市蘇俊賓呼籲中央正視社群平臺業者責任、強化源頭管理。
目錄

​​行政院會今(12)日討論報告「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成效,據數發部資料統計顯示,自去年9月底至今年6月5日,詐騙通報查詢APP共接獲2384人通報近22萬件詐騙資訊已下架逾12.2萬件詐騙資訊。然而,一片看似樂觀的成果之下,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卻揭示了另一層真相,全國詐騙案件數量在短暫下降後,近期又顯著回溫,引發了對現行防詐策略有效性是否「鈍化」的嚴肅質疑。

蘇俊賓在會中指出,詐騙通報APP的通報量從高峰期的一週破萬件,近期已下滑至五千件水準。但若比對內政部警政署的 165全民防騙網 公開資訊,可發現全國詐騙案件數從今年2月的低點10,773件,近期又回升至16,003件。數據一降一升之間,凸顯出詐騙手法不斷變形,民眾針對詐騙模式的辨識度不足,應該留意APP的防詐成效是否鈍化。

兩大結構失靈 空洞的實名制與「罰不怕」的平台

蘇俊賓直指問題核心,在於兩大結構性失靈。首先,去年7月上路的「廣告實名制」政策效果不彰。他認為,如果網路廣告平臺業者不針對疑似的詐騙廣告加強事前的審查,仍然放任大批境外空殼公司或假帳號申請投放不實廣告,這項政策恐造成「有實名制之名,卻無實名制之實」的形式,不僅無法防堵網路詐騙,更可能讓民眾陷入虛假的安全感中。

而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失衡的誘因機制。蘇俊賓以桃園警方偵辦案例,警方接獲詐騙通報案後,向平臺業者索資要長達兩週以上,取得的還多是難以追查的境外資訊,這已成為「執行上的最大斷點」。他分析,問題根源在於「若社群平臺廣告收益遠高於違規罰則,業者自然缺乏配合動機」,這種「罰不怕」的心態,導致平台責任的缺失,讓「明明知道是詐騙廣告,卻無法即時下架」的荒謬劇不斷上演。

月底前須行動!重罰、課責、揭露名單三管齊下

詐騙手法推陳出新,社群平臺廣告已成為主戰場。蘇俊賓指出,在第一線執行時,跨國平臺不積極配合而中斷流程,非常可惜。誠如數位發展部所說,這是一場「好人與壞人之間的戰爭」,但壞人不會靜止不動,而是不斷變形進化,關鍵在於平臺業者是否願意承擔審查責任及積極配合政府偵辦。若平臺廣告收益遠高於違規罰則,業者自然缺乏配合動機,中央必須強化懲處與嚇阻效果。

蘇俊賓也提出建議,若無顯著改善,6月底就應收緊法規,除了應大幅提高罰則使其足以嚇阻平台外,更要從法規上明確課予平台源頭審核責任,而非僅做事後下架。針對不重視社會形象與企業責任的平臺,也要予以揭露名單,雙管齊下強化源頭管理效果,才能有效強化源頭管理。 (相關報導: 蘇俊賓畢典曬「經典臭臉照」 揭桃園國小一項秘密傳統逼哭眾人 更多文章

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回應表示,中央與地方打詐立場一致,除已要求平台落實「24小時內通報處理」及加註廣告警語外,後續將持續強化平台責任,進行全面防詐。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