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署今年推動的「個別醫院總額制」引發醫界震撼!其中,作為全國醫學重鎮的台中榮總,今年第一季傳出健保申報點數超量,遭健保署「斷頭」高達3億元,成為全台醫療院所中受影響金額最高的機構。近日,台中榮總神經外科醫師廖致翔更在臉書爆料,預估中榮第二季的健保給付已進入「斷頭」範圍,金額恐達3.5億元,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醫護人員與社會大眾的熱烈討論。
醫護哀號「多做多賠」,健保署長稱收入反增
廖致翔醫師在臉書發文感嘆:「聽說今日起,中榮各科醫療給付大多進入第二季的斷頭範圍,多做多賠,除非全員休假,傻眼耶。」他進一步指出,預估中榮第二季遭健保斷頭的金額恐達3.5億元。此貼文一出,立即引起網友廣泛討論。胸腔科醫師蘇一峰直言:「今天開始放假…連放一個月」,其他網友也紛紛留言諷刺:「第三醫療大樓乾脆直接轉型第三百貨公司算了」、「健保再不改進,終究是大家一起沒有醫生可看」。
然而,對於外界的疑慮,健保署長石崇良則有不同解讀。根據中央社日前報導,石崇良解釋,健保署今年試辦的「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俗稱「醫院個別總額」或「小總額」),旨在為每家醫院設定年度健保點數上限。一旦服務量超出上限,健保給付就會被打折甚至不給付,形成所謂的「斷頭」。
石崇良指出,台中榮總今年第一季的健保申報點數成長率接近10%,在中區明顯偏高。雖然被折付了3億點,但實際收到的總金額卻不減反增,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5億元。他強調,第一季的「申報點數換算到的實際金額」比例也優於去年同期,且中榮實際金額成長率(7.9%)高於中區醫院總額平均成長率(6.08%)。這意味著儘管點值被打折,醫院的實際收入仍有增長。同時,中區另一家受影響的彰化基督教醫院,雖被折付1億點,但實際收入也增加了1.39億元。
健保總額制實施進程與未來調整方向
健保署表示,醫院個別總額制已陸續在全台各分區實施,最晚的台北區也於今年4月上路。從第一季執行成果來看,全台六大分區預估點值平均都較去年同期有所成長。南區、高屏區、東區甚至預估點值超過1點1元。石崇良提到,個別總額並非完全新制,南區已行之有年,北區、東區及高屏區也有類似做法,今年首度實施的是中區。
儘管數據顯示醫院實際收入有所增加,醫界對於「斷頭」機制可能影響醫療品質和醫護士氣的擔憂仍未解除。石崇良則強調,台中榮總作為公立醫院和後送轉診的最後防線,其急重症與癌症病人收治的保障,將會依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包含基期與剛性需求保障等,以確保各醫療院所能各司其職,落實分級醫療的角色。健保署將持續觀察後續數據,並依據情況進一步調整政策。 (相關報導: 知名醫療機構宣布破產!9千萬美元營收歸零,公司變空殼「恐掀隱藏版倒閉潮」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