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們花很多時間拚工作、拚事業、賺錢,看看各地的財神廟密度就可以略知一二。中國人本來就已經是全世界最愛錢的民族,加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人已經都養成習慣,在合作開展前、甚至感情關係建立前問對方:「你可以給我什麼?」他們掛在嘴邊就說我們要看見實質的利益。
不過這世界總是有一群人不那麼典型,他們就是在我身邊的這群綠色工作者。當川普的關稅戰嚇死眾多老闆時,我認識的綠色工作者就跟沒事人兒一樣,「Julia你不用那麼擔心,很快川普就會下台了,地球還是照樣升溫六度,所以該做的事情還是得做。」他們之中有些人買了些股票,但晚上加班回來,看看財經新聞的標題就上床睡覺了,反正這些銅臭味的事情是小事,資本主義總有一天要替氣候變遷買單。
我們的人生有沒有可能有盲點?當我們抱怨老闆給永續部門的人很低的薪水,當我們用蔑視的語氣評論台積電可憐的員工們拿很高的薪水賣肝,當台達電有員工跳樓影響ESG評分時我們又紛紛想跟台達電劃清界線,我們的思維是不是隱含了某些前提?
如何確定我們有沒有盲點?
「你的每一塊錢在30年後變成10倍,如果你每個月都投資7,000元,30年後你會擁有超過1,000萬,這一切都不需要你花費精力,只需要投資在長期年均報酬率8%的股票指數上。」
這句話你聽了覺得舒不舒服?
如果你覺得很舒服,這個頁面你可以關起來了;如果沒有覺得很舒服,請跟著我繼續看下去。請對自己誠實。
投資可能會賠錢,投資自己則穩賺不賠?
講到投資,一般最常聽到的擔心就是會不會賠錢?其實以大類資產來說,長期而言,什麼資產都漲。美國整體股票200年來漲了13,480,000倍,平均每年的報酬率有8%。一般消費物價200年來漲了19倍,平均每年漲價1.4%。所以如果你不投資任何東西,你的錢就會越來越薄。
在過去任何時候開始投資美股,投資一年賺錢的機率是68%,投資十年是88%,當你投資美股二十年,你就百分之百賺錢。舉美國這個例子現在看起來有點不合時宜,其實不需要是美國,一般來說10~20年,許多國家的整體股票指數年均報酬率都落在6%~10%之間。投資自己確實是穩賺不賠,但也不必然代表投資就會賠錢。
我先儲蓄還是先投資?
錢少的時候重點是存錢,錢多的時候重點是投資。因為有日常基本消費金額,能投資的本金不多時,報酬率再高,賺的錢可能在日常開銷中就花掉了。如果你投資10,000元,報酬率20%,賺了2,000元,吃個生日大餐就沒了。
試算一下職場升遷加薪的效果,假設一個年輕人初入社會月薪4萬加上一個月年終獎金,一年年薪52萬。以一般整體股市指數的年均報酬率約在6%~10%計算,若要透過投資產生52萬的收入,相當於是一個52萬/10%報酬率=520萬,或是52萬/5%報酬率=1,040萬的投資組合。 (相關報導: 每天認真資源回收,竟都是「做白工」!她道出台灣垃圾分類最令人傻眼的真相 | 更多文章 )
用資產的角度來看,一畢業投入職場,你打工的肉體、新鮮的肝,相當於五百萬到千萬級的投資組合。如果努力工作爭取升遷加薪,假設兩年後變成月薪5萬、年薪65萬,換算下來相當於1,300萬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