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認真卻老被主管批評…代表我不適任嗎?揭主管不說的「真相」:聽到批評你才該慶幸

2019-03-25 15:36

? 人氣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過:「想避免被批評很簡單,什麼都別說、什麼都別做、什麼都不是。」;也有句名言這麼告訴我們:「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必須面對批評的場景,既然逃不掉,不如學會如何強化脆弱的「玻璃心」,讓自己勇於面對批評並藉此成長!

1. 批評代表真正在乎,負面批評要正面看待

面對批評,首先要建立一種心態:「收到負面回饋並不代表我是最差勁的人,而是有人在乎我,並試著告訴我該如何做得更好。」

接受批評之所以令人害怕,是因為我們通常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工作表現與個人價值混為一談,導致一些對專業的疑問被錯誤解讀為對個人能力的質疑。於是,當我們聽到負面意見時,會開始自我懷疑: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這就是所謂的「騙子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因此,保持正面的心態面對批評,有助於跳脫負面情緒的糾結。

若你從未被批評,一則是你的能力已超越需求,工作變成不需動腦的反射動作;二則是你的表現太差卻沒人想提醒你。而這兩種現象對職場生涯來說都不是好事,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Kim Scott曾在Google擔任主管,後來轉行作家。在她生涯早期剛當上主管時,有位組員的工作表現常常無法達標,但她卻沒有適時給出一些改善的建議,讓問題持續存在。直到Scott必須當面告知這位組員將被開除時,他非常生氣地質問她「為什麼妳從沒告訴我這個問題?」

Scott深刻記取了這個教訓:員工出錯或表現不如預期時適時給予提醒,是身為主管的「道德義務」。也許直接的批評可能會傷了員工的心,但這也代表管理階層的確在乎他們的工作成果。

另一方面,若從管理階層的角度看待批評,首先排除針對「職位」而不是「個人」的意見,再仔細檢視這些批評的內容,常常可以提醒我們跳脫「專家的盲點」、把既有的立場歸零,用比較客觀的出發點重新思考。

因此,無論你是一般員工或是主管,聽到批評時應該要先慶幸有人在乎你,願意冒著讓你不舒服的風險告訴你還有哪裡可以改進。

2. 別急著反駁!忍住衝動先當個「好奇寶寶」

當面聽到批評時,許多人第一個反應是極力否認並採取防衛姿態,或者是生氣地反駁對方,隨後發展成彼此針鋒相對的局面。

然而在這種情境下,不妨先把個人自尊放在一邊,冷靜下來,用這段緩衝的時間聽對方說,再想怎麼回應,像是:

「謝謝你的訊息!我需要一點時間好好想想再回覆你。」

「我意見可能和你有些不同,但請讓我了解你的看法。」

「你說的有道理!可以讓我知道你從哪得知這個消息嗎?」

或者,用自己的話重複一遍對方所說的內容,確認沒有理解錯誤:「你的意思是…,對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

創新拿鐵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