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爸爸們,你們消失去哪了?孩子哭鬧、犯錯甚至被割喉,竟全是媽媽的錯!

2016-04-13 10:40
許多人以為家庭主婦是貴婦,殊不知她是沒有上下班時間的24小時勞工(圖/MIKIYoshihito@flickr)
許多人以為家庭主婦是貴婦,殊不知她是沒有上下班時間的24小時勞工(圖/MIKIYoshihito@flickr)

四日下午,豐原往亞州大學的公車上,一位媽媽獨自牽著孩子上車,沒多久,孩子不可抑止的開始哭鬧,媽媽努力安撫孩子情緒,孩子無動於衷繼續哭鬧,車上乘客面面相覷,這時一位男子打破沉默,他說「小姐,可以請你下車嗎?」媽媽一臉尷尬,只好摸摸鼻子下了車。

另一個媽媽,甫遭喪女之痛,冷靜理性地面對鏡頭,點出社會結構的潛藏問題:「隨機殺人事件的當時,兇嫌已經沒有理智了。我還是希望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讓這樣的人消失在社會上,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這樣的人。」

因為語氣鎮定字句鏗鏘,因為沒有歇斯底里的憤怒,因為沒有對隨機殺人投擲更多坑殺惡意,讓許多網友留言質疑:「孩子死了媽媽這麼冷血,是不是不愛孩子?」或指控「媽媽當時沒緊牽孩子的手」、「媽媽怎麽沒替孩子擋下那一刀?如果是我……」

我多麽想問,當個母親難道容易嗎?孩子哭鬧會被怒目橫視,孩子遇險會被攻擊失職,孩子犯錯是母親沒教好,孩子長不胖是母親沒認真餵,孩子的一切都是母親的責任。

(圖/女人迷提供)
(圖/女人迷提供)

女人的名字經常被和母親想像一起,生小孩被視為女人的某種「代辦事項」,母職兩字多麽沈重,社會要你是萬能母親,把屎把尿,無條件犧牲,不容犯錯,彷彿女人生來就必須懂得成為一個人人期待的母親。

於是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也彷彿母親人生的告終,有孩子之後,當她偶爾優先在意起自己的人生,都在社會的炯炯目光下,不由得心生有愧。

可我也想問,這樣的時刻,爸爸去哪兒了?同為親職的他能不能不缺席?

被要求萬能的無敵母親與養家活口的威嚴父親

「女人能夠生育而男人不行,於是父權體制提供了三條阻力最小的路:他可以貶低她所做的,他可以想辦法來控制她做的,或是他可以感到自己很無能,其中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貶低她也貶低她做的事。」——《性別打結》

所以我們聽見許多爸爸說當媽媽沒這麼難,帶小孩好容易,或聳聳肩用輕蔑的語氣說,「帶小孩這種事,交給媽媽就好了,我可還要負責養小孩,這更難。」

我同樣相信許多爸爸不願意在孩子記憶裡缺席,可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家庭分工下,爸爸被期待養家活口(bread-winner),媽媽被期待掌管家計(home-maker),僵化定型的性別角色,讓流動的可能都乘載莫大的壓力。

(圖/女人迷提供)
「寶寶出生後,我從未有一刻,是自己一個人」(圖/女人迷提供)

帶孩子的爸爸要接受陌生人的質疑目光與提醒,「你太太呢?男人這樣行嗎?」;外出工作的媽媽被貼女強人標籤,還有莫名其妙的臆測「你肯定很強勢,把老公吃得死死的。」(延伸閱讀:「你太太呢?男人這樣可以嗎?」一個爸爸全職帶小孩的心酸告白)

在家庭刻板分工的「理想」下,個人的意願與選擇自由被放得很低,就為了成全完美的家、理想的丈夫、滿分的太太。

鐵金剛的外衣底下,更多版本的媽媽故事

我聽過我的媽媽感嘆,她說 25 歲,正是我現在這個年紀,她生了我,之後她幾乎沒再想過自己能過什麼人生。「沒辦法啊,照顧小孩比想像中還難,等到你跟弟弟都大了,能照顧自己之後,我突然想不起不照顧你們的生活要怎麼過。」 (相關報導: 台灣男婚後的嘴臉,連日本男都看不下去!他列「日女與台男結婚的4大後悔理由」 更多文章

我不知道有多少媽媽是這樣,一輩子對規則事必躬親,把養育孩子的責任扛在肩上,把社會對她投射的所有期待目光都全盤接收,直至這擔子沈重到她已經快看不到自己在哪裡。

更多文章
陳美伶接政院秘書長 賴清德:代表台南市民衷心感謝
體驗搭帳篷、野炊趣 台南新天地小西門瘋露營
台南電動巴士站以柴油發電機充電 議員盧崑福與住戶抗議
2016客家桐花祭 南投四地登場
好大的膽子!陸媒竟敢質問習近平管好家人沒?原來是為習總開脫啦
小燈泡歡送會 媽媽盼大眾力量將社會推向良善
日本裔對戰波蘭裔 秘魯總統大選進入第二輪決選
大武壠族人走出八八水災傷痛 發揚部落文化
滯留鋒移入,氣象局發布西半部、東北部地區大雨特報,週五雨勢將趨緩
素人中的演出非素人 新竹縣製作MV爭取國際智慧城市
為何他們臉書特別受歡迎?12條網路金律,讓人不知不覺喜歡上自己!
美國看520政黨輪替 龍應台基金會邀卜睿哲深談台灣未來
風評:一葉知秋陳添枝?
讀者投書:掛個台灣製、說故事就想騙台灣人錢?台灣服飾業慘輸日本不意外!
吳豐山專欄:冷靜前瞻台灣「新政治」
如何在3分鐘內寫好一封英文Email?掌握這4個步驟就行了
步履蹣跚、風險上升 IMF下修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期
林睿奇觀點:柯P,莫忘選民所託!
包可小華專欄:聯合國總部應該設在哪裡?
觀點投書:電信詐騙犯罪將成臺灣之光嗎?
閻紀宇專欄:歐巴馬總統任內的最大錯誤──利比亞
觀點投書:我開始喜歡柯文哲了
觀點投書:以國際獎項為前提的文化替代役
觀點投書:境外犯罪由誰管?
觀點投書:從根本、家庭、教育出發
疫苗:預防醫學的希望:《微生物的巨大衝擊》選摘(2)
柯市府調查議會大巨蛋態度 護樹團體:盼議會挺市府拆蛋
肯亞案溝通55分鐘!夏立言啟動熱線 張志軍未做承諾
腸病毒71型恐流行 疾管署「警戒水位」危機監控
苗博雅加入顧立雄團隊 共推司法改革、人民參與審判
中國團客減少3成 觀光局:不排除負成長 已做好準備
洗澡全身抹沐浴乳最乾淨?皮膚科醫師:錯誤觀念恐導致皮膚龜裂
郭芳煜任勞動部長 勞陣:勿淪經濟部會附庸
環保律師變環保署副署長 詹順貴:絕不當亂開支票的政客
好消息!全球野生老虎數量近百年來首次成長
戒菸行動刻不容緩!「戒菸就贏」號召萬名司機戒菸
北市財政局不參與富邦增資 綠議員周柏雅憂7億元流失
融入獨特價值! 手作藝術家李素寬與學生舉辦作品聯展
時力要求張揆赴國會報告肯亞案 國民黨團提異議否決
毒蟲只顧拉K不管友人腹痛 嘉義警出面協助民眾就醫
倫理教育向下扎根 嘉市二分局推「廉政寶貝」宣導片
簡英智與謝榮恩書篆風華聯展 於嘉大蘭潭校區登場
京味文化之旅登台 帶來堪稱「春晚級」精湛表演
竹縣電子旅遊超方便 手機APP串聯景點與商家 
曙光女中櫻花祭 日本學校遠來交流
中州校際聯合手作品工藝展 台灣第一台「木」鐵馬成亮點
彰化葡萄產區發生露菌病害 台中農改場發佈疫情警報
有網軍散布不實謠言 藍綠議員要柯文哲道歉
亞投行沒了?財政部政次:並沒有說已經、完全怎麼樣
八仙山親子工作假期 認養生態池寓教於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