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雲詭譎的當下,台灣不只以地理位置成為戰略重地,更以強大的科技實力躍升為世界經濟的關鍵力量。最新一期的日本《日經商業》於3月24日推出特輯「向世界最強的數位國家學習:台灣」,深入分析台灣如何在不到40年間,從1座只有2300萬人口的小島,轉變成為主導全球數位產業的領頭羊。
半導體戰略與經濟崛起:台積電的致勝4法則
台積電(TSMC)之所以能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背後有4大核心因素:政府支持、優秀人才、國際連結與高效經營模式,創辦人張忠謀創立專業晶圓代工模式以來,台積電與美國市場就有著深度連結,讓其能夠精準掌握美國科技巨頭的需求。北美市場的營收在2023年第四季占比高達75%,顯示台積電對AI與智慧裝置市場有著關鍵影響力。
此外,台積電源自國家級研究機構工研院,並仰賴如清華大學等學術單位長年培育的半導體專才,確保技術持續突破,經營團隊也以熟稔英文簡報與國際溝通能力聞名,展現東西融合的企業文化,進一步鞏固全球地位。
鴻海的適應力與危機應變
相較於台積電深耕技術,鴻海則展現了高度的靈活應變能力,根據特輯文章表示,鴻海早年於中國深圳設廠,成為電子代工王者,面對美中對立與全球供應鏈重組風險,迅速在印度、墨西哥與東南亞建立多元據點,實現生產轉移與風險分散,這種速度與決策效率,遠勝不少日本企業,也成為其他亞洲企業學習的對象。
台灣新創崛起
不只台積電、鴻海等科技巨頭,《日經商業》也關注到台灣新創企業的國際拓展,以AI防詐APP Whoscall的開發商GoGoLook為例,已經成功進軍東南亞市場,更把日本視為全球擴張的重要跳板,台灣對日本的投資額也創下歷史新高,突顯台灣的新創能量正向國際市場邁進。
特輯內也強調,台灣企業在政治壓力下所培養出的「平衡感」,成為面對逆境時的重要生存技能,在全球數位經濟的競爭中,台灣不只發揮靈活應變的能力,更能在這種緊張的局勢下穩健創新,聚焦在供應鏈的分工與高效運作。
多元文化與人才優勢,驅動產業韌性
特輯在最後指出,日本企業可以從台灣「東西交融」的經驗中汲取靈感,台灣社會融合了儒家文化的勤勉與美式創新的自由精神,還培養出能用流利英語進行國際簡報的人才,這樣的多元背景正是數位時代競爭的關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