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已經決定放棄推行230億美元(約台幣7500億元)的「國內製造業生產獎勵計畫」,因為在鋼鐵、紡織和太陽能板製造等領域,印度業者仍難以與中國進行價格競爭。在美中貿易戰與中國的價格競爭夾殺下,印度可能錯失發展製造業的關鍵時機面臨挑戰。
印度3產業不敵中國價格競爭
根據路透社報導,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決定終止一項價值230億美元(約台幣7500億元)的國內製造業激勵計畫,該計畫自4年前推出以來,旨在吸引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至印度。印度政府承諾若參與計畫的公司在特定期限內達成既定生產目標,即可獲得現金獎勵。莫迪政府期望於2025年前,將製造業占印度經濟比重提升至25%。富士康、印度巨頭信實工業等約750家企業已參與該計畫。
計畫未能達標
參與企業共計 750 家,包括蘋果供應商富士康(Foxconn)與印度財團信實工業(Reliance)。截至 2024年10月,參與企業累計生產1519.3 億美元的商品,僅達到政府設定期望值目標的37%,而印度政府僅發放17.3億美元補貼,達標率不到8%。
製造業未見起色,取代「中國製造」夢碎
報導指出,此計畫有效提振了製藥業與手機製造業等,然而鋼鐵、紡織和太陽能板製造產業難以與中國大陸低價競爭,成效表現不盡理想。事實上,該計畫推出以來,印度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經濟佔比(GDP)從15.4% ,已下滑至14.3%。
印度政府後續計畫
兩名政府官員對路透社表示,該計畫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印度政府放棄了製造業發展,政府正在規劃替代方案。考慮改以「部分補償投資」的方式來鼓勵企業設廠,通過部分補償企業建廠投資的方式,而非依賴生產獎勵。
印度可能錯失發展製造業的關鍵時機
新德里社會發展委員會(Council for Social Development)貿易專家比斯瓦吉特·達爾(Biswajit Dhar)表示,莫迪政府需要做更多努力來吸引外資。他警告稱,印度可能錯失發展製造業的關鍵時機。
「這個激勵計畫可能是我們振興製造業的最後機會,」達爾表示。「如果這種大型計畫都失敗了,還能期待其他方案成功嗎?」
此外,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川普曾批評印度的貿易保護政策,並威脅對對美貿易順差國家(如印度)實施「對等關稅」,使印度出口行業面臨挑戰。
資料來源:《路透社》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