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費率審議會預定於3月28日召開,針對即將到來的4月電價調整方案相關內容已大致底定。據了解,政府傾向採取「民生高、產業低」的調整原則,整體平均電價預計上漲約6%,其中住宅與小商店等民生用電漲幅可能達11%,產業用電則將溫和調升約5%,而這次調整預估將影響全台超過1450萬用戶,為近4年內的第5次電價上調。
民生用電調整幅度明顯
據《中央社》報導,台電內部規劃顯示,電價結構調整的重心將集中於民生用電,其中住宅與小商店的330度以下用電級距,擬合併為單一費率區間,價格調幅可達11%至33%。台電指出,此一級距電價已多年未動,實際價格甚至低於20年前的水準,因此本次將一併回調,符合結構合理化方向。
台電表示,至於330度以上的高用電戶,則依用電多寡實施階梯式調整,每級距漲幅不超過10%,根據試算,若住宅用戶每月平均用電500度,調漲後每月電費將增加約160元,年增1920元;若用電量為1000度,漲幅與金額則更為顯著,對於小型商店而言,若每月用電達1500度,每月支出將增加600元,年增達7200元。
台電指出,民生電價採累進計費模式,此次調整預計波及1360萬戶住宅與91萬戶小型商家。
產業用電擬全面微幅調整,不再區分用電規模
產業電價方面,過去常因應不同用電類型與景氣狀況,對大型用戶如台積電或資料中心等施以凍漲、緩漲措施,但本次調整方向明確,擬針對低壓、高壓、特高壓等全產業用電戶實施「無差別」調幅,預估約5%左右。
據悉,台電將依實際用電結構檢討去(2024)年10月針對用電衰退產業實施的凍漲或調幅減半等優惠措施是否繼續執行,亦不排除取消優惠、恢復正常調整的可能,不過也有業界人士指出,近年產業用電已歷經多次調價,若補漲力道過強,恐成為最重調整對象,是否暫緩仍需委員會審慎評估。
台電虧損逼近4300億
截至去年底,台電因長期吸收高漲的發電成本,累積虧損金額已達4229億元,若欲實現年度收支平衡,仍需額外籌措約500億元電費收入,由於補貼預算及離島建設基金仍待行政立法雙方審議拍板,電價調整成為迫切選項。
據台電說明,自2022年起每年為民生電價吸收超過800億元,3年總額高達2800億元,對比全球情況,台灣電價調整幅度相對溫和,以2020至2023年間為例,法國住宅與工業電價累計分別調升37%與139%,韓國則上調49%與87%,而台灣同期住宅電價僅上漲7.1%。
政府盼兼顧民生負擔,CPI控制仍是關鍵任務
經濟部長郭智輝強調,政府會避免重演國外大幅漲價的情況,調幅將力求控制,並兼顧民眾生活與企業負擔,盡力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壓在2%以內。
中央銀行亦在3月理事會中預估2024年CPI年增率為1.89%,但若水電費與交通票價同步調漲,年增率恐上修至2%左右,顯示本次電價調整恐對整體物價構成不小壓力。
電價審議結果最快月底出爐,預期4月正式實施,台電及經濟部表示,將持續優化電價機制,朝向「合理反映成本、兼顧社會承擔」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