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消失,空橋將在台灣興起?直接把人行道搬到半空,不必等紅綠燈、跟車輛搶道

2021-12-03 12:40

? 人氣

不同於天橋出入口設計佔空間,空橋的出入口在二樓以上,能大幅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圖/住展房屋網)

不同於天橋出入口設計佔空間,空橋的出入口在二樓以上,能大幅增加土地利用效率。(圖/住展房屋網)

「人行立體連通系統」在「台北市東區門戶計畫」中,被視為塑造南港地區宜居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該連通系統途經之處,無論是公共建設,還是私人開發案,都須配合完成這條全長約3.56公里的空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此願景之中,這條全年開放的系統,由東至西,將串聯南港展覽館、南港車站,乃至於北部流行音樂中心,整條軸帶包含一般住宅、社會住宅、百貨商場、會展場館、辦公空間,以及大眾運輸,幾乎將個人的不同性質日常活動,都連結在一起。

空間立體 增加利用及移動效率

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空橋」其實是一種「空間立體化」的都市設計策略,這樣的策略,在20世紀後,成為國際主要城市的發展主流。

一方面,人口、屋舍及既有建設過多、素地不足,城市空間已經很難繼續橫向擴展;另一方面,「緊湊城市」的規劃趨勢也在近年興起,相較於不斷地往外蔓延,在保留足夠開放空間、滿足不同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將開發集中在特定區域,反而能減少資源的過度耗損。

「空橋」就是在「空間立體化」的背景下出現的產物。不過,其實「空間立體化」的形式非常多樣。在一般的居住、辦公層面,向上蓋高樓、向下挖地下層,能讓人口集中在同一基地、但立體分散在各層樓,增加土地利用效率。

而在「移動」方面,地下連通道、「走在半空中」的空橋、天橋,乃至於軌道、快速道路的地下化、高架化,則讓「移動」多了不同層次的可能性,行人、汽機車、捷運可以在不同「樓層」平行移動,不會成為彼此的障礙。

天橋出入占空間 空橋把點連成網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常見的人行天橋、地下道,的確也是提供立體化移動的重要交通設施,不過,住展房屋網企研室指出,和近年興起的「空橋」不太一樣的是,該類設施常是「點對點」的:在平面層設置出入口,進入第二層(或地下層),穿越馬路後,再來到另一處平面層。

但是這種出入口一般來說,會佔用不少道路(尤其是人行道)空間,城市中這種「點對點」的設施一多,反而讓平面空間無法被有效利用。這時「空橋」的使用,便能大幅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空橋的出入口通常是設置在建築物的二樓以上,並不會佔用到平面空間。

而且,相較於天橋的點對點「連結」,空橋所構成的,還是是一種「網絡」,像是東區門戶計畫中規劃的空橋,就是由休閒、辦公、居住、交通等不同生活機能交織出來,甚至還有引導消費人流的附加作用;相較於天橋滿足有目的性的「移動」,空橋或許可能成就日常生活中、不一定具特定目的的「漫遊」。

雖然東區門戶計畫中的「人行立體連通系統」,目前僅有經貿段、北流一帶完成零星數條空橋,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當前的規劃已經讓我們對未來的城市可能性,又多了一層想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住展房屋網,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