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醫材價格設上限」為何被罵爆?他曝恐怖後果:壓榨醫護人員,卻自以為幫民眾省錢

2020-06-12 10:28

? 人氣

「健保自費醫材八月起設收費上限囉!」這樣真的好嗎?(示意圖/pixabay)

「健保自費醫材八月起設收費上限囉!」這樣真的好嗎?(示意圖/pixabay)

健保署在國內疫情稍為舒緩後,總算給醫療機構第一份「大禮物」,同時也給了想省錢的民眾更貼近社會主義國家的新政策,也就是:「健保自費醫材八月起設收費上限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一般看病的時候,同樣的疾病,醫療材料有很多種可以選擇,如果沒錢可以選標準型的器材,品質堪用,不用自費。但如果想選擇好一點的器材,可以部分或完全自費。但現在健保署要求,只要是「健保部分給付、同功能類別的醫材」,就要訂定民眾自費差額上限。更進一步的濃縮版本,就是如果要裝好一點的器材,健保署要求差價要縮小,不要出現同樣器材、但不同醫院,結果收費差距太大的情況。

一般人聽到這個政策,會覺得不錯。畢竟在長庚裝同樣的支架,為什麼跟在台大裝價錢不一樣?健保署制訂上限,至少可以讓某些同樣器材、但在不同醫院實施手術的價差不要這麼誇張,這是好事,不是嗎?

健保署如果能回答這兩個問題,那麼或許就是不錯的事:第一,這項器材,因為健保署壓低價錢,進口商認為價錢太低,不願意進口,以後醫院採購不到,怎麼辦?第二,如果這家醫院原本就想要收取比較高價錢,因為跟別的醫院比起來,這裡的醫師就是技術高明、醫院管理也比較好,但因為價差縮小,醫師不願意繼續使用這種醫材,怎麼辦?

在健保署不讓醫院賺錢、不讓廠商賺差價的情況下,有些不錯的原廠藥已經退出台灣市場,健保署認為這叫做「解決藥價黑洞」,逼迫醫院提升議價能力,惹火國外廠商不賣給台灣。現在的情況,則是進一步拿醫療器材開刀,只要這項器材有健保部分給付,就要逼迫醫院降低價格,控制在健保署同意的範圍內。最後的結局,很有可能又是器材廠商退出台灣市場、醫師技術齊一化,或是選擇其他國外不用、台灣還在用的過時器材。

在國人逛醫院、把醫療低價化、市場化的情況下,健保已經高度壓縮醫療人員專業的報酬,這時候卻要透過價差縮小的情況下,讓品質比較好的醫療器材退出市場,再讓技術比較好的醫院被迫縮小價差,以後如果面臨自己或家人,想要使用品質好的器材的情況,這時候應該怎麼辦?

所以,健保署送的這份大禮物,實在太令人驚嚇。這時候,不是應該還給醫療人員加班費、提升原本低落的點數值,怎麼會是開始「為民眾省錢」?不是應該要在維持標準品質的控管下,不要壓制原本已經很不自由的競爭機制?現在進一步向社會主義國家靠攏,表面上看是替民眾砍價,事實上根本就是壓榨醫院的利潤、醫師的收入與民眾的選擇。

既然是自費,健保補助也都一樣,不會因為民眾的選擇而浪費健保資源,健保署幹嘛管到海邊去?看病的民眾如果在評估完每家醫院的收費、醫療水準、技術、看病的醫師以後,自然就會根據自己的付費能力,選擇適合的醫院,健保署這種價格管制措施,究竟是幫了誰?

感謝勞苦功高的醫療人員?那就別讓阿中部長到處行銷城市,好好的思考健保政策比較實際。要調高健保費率都行,但行行好,別再自以為是的壓榨醫療院所與醫療人員,以為自己在替民眾省荷包了。

不然相同的區域,房價也設置上限,大家說好不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