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反送中後的香港:在港台生以及在台港生的認同轉變

2020-06-12 05:40

? 人氣

香港民眾在維多利亞公園悼念六四受難者,並且高舉「香港獨立」的標語、以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手勢。(資料照,美聯社)

香港民眾在維多利亞公園悼念六四受難者,並且高舉「香港獨立」的標語、以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手勢。(資料照,美聯社)

2019年6月爆發的香港反送中事件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動盪以及國際社會的關注,在運動最盛之際,更是動員了香港700萬人上街抗議,這起社會運動除了影響到香港在地的居民,台灣也發起了一連串支持香港的運動。在整起反送中的運動發生時,本篇報導想要釐清的是,身在香港但又不是香港人的台灣學生在當地扮演著怎麼樣的角色,而在台灣的香港學生又是如何看待整起事件,因為距離的限制,對於他們的認同以及可以採取的手段有著怎樣的影響?在以下文章中,我們也將爬梳事件前後他們身分認同的轉變,更進一步的討論他們對香港未來的想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港台生:「反送中事件後,讓我覺得我就像半個香港人一樣。」

自從反送中事件爆發後,多所大專院校被警察包圍並停課,甚至發生在校園內的暴力衝突,台生緊急回國之後,媒體對於留港學生的描繪,則變成了運動中的「受害者」、「逃離者」。這些在香港念書的台灣學生往往以被報導的姿態出現在新聞媒體中,那他們真正的想法為何?我們訪問了在香港留學的台灣人Emma和Doris,以了解他們對於整體事件的想法。

「在運動初期還是和平抗爭時,我收到朋友的邀請一起上街抗議,但是隨著抗爭逐漸激烈,我父母就極度反對我上街,也不希望我在社群媒體上轉貼相關的消息。」Emma提到,在香港的國際學生來自世界各國,他們不一定認同反送中運動的意識形態,但是整體運動中香港警察執法過當的行為,使他們多數人都支持香港市民的行動,台灣學生則是因在政治處境上與香港有類似的背景,因此普遍支持香港當時所面臨的困境,但是受到家人的反對,或是自身安全的考量,其實會投入實質幫助的台灣學生並不多,大家多會採取在社群媒體上分享或轉貼文章等方式支持。

Doris更在訪問中提到,香港人對說普通話的人並不友善,因為會先預設對方為中國人,因此不會講廣東話的台灣人想上街聲援其實非常困難,甚至在日常生活的對話中都會盡量避免講普通話,與人對話時第一句都要先澄清:「你好,我是台灣人。」才能減輕對方的敵意而開始對話,也因為台灣人在語言上的障礙,也是讓在港台生在整起事件中難以提供幫助的其中一個原因。

在這些台生以往的認知中,香港人普遍對於政治冷感、不停追求經濟成長而對於香港本土的認同不高,但是在這起事件後,他們對於香港人的刻板印象有了很大的轉變。此外,因運動發生時他們人就在香港,由於親身接觸產生的感情衝擊特別大,也因為反送中事件讓在港台生對於香港這塊土地有了特別的感情。「(對於因反送中事件離開香港這件事)會有罪惡感,因為我覺得台灣和香港的處境很類似,所以感觸也更深,雖然不覺得我在畢業後會繼續待在香港,但還是會很認同這塊土地,也很佩服香港人的自制力、創意以及堅忍。香港會變成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地方,因為待過香港,看過的新聞變成切身相關的事件的原因,我覺得我就像半個香港人一樣。」Doris在訪談的最後這樣說,而這些在港台生在離開香港後,仍然持續關注相關的事件,並透過媒體上的支持等行動來幫助香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