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一級戰區30年!工地出身的他借錢頂下永康街店面,打造飄香世界最強刀削麵

2017-04-28 11:39

? 人氣

永康街一家名揚國際的麵店,用心傳承精緻好口味。(圖/圓神出版提供)

永康街一家名揚國際的麵店,用心傳承精緻好口味。(圖/圓神出版提供)

經過永康街十巷第三家店,門口旁是大片玻璃窗,用餐時間,只見師傅左手拿著麵糰,右手拿著一把刀,俐落的削著麵,麵條立刻飛奔到桌台前,長寬都很平均,在台灣削麵是難得一見的表演,對遊客極具吸引力。永康刀削麵老闆陳建仲說:「半開放的透明式櫥窗,能讓大家看到,確實有表演性質,能增加來客率。另外,能讓客人看到製作過程,也會比較安心,現在餐廳的趨勢是做半開放式廚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間店原是他的姑丈郭玉積在1985年所開,「他來自山西,和鼎泰豐的老老闆都是太原人,我當學徒時他常來店裡和姑丈聊天,他們感情很好。在姑丈做的時候就已經用透明玻璃表演削麵了。」現在網路上,指頭一按、隨意搜尋,都能看見網友拍下陳建仲削麵的英姿,有人說:「沒想到老店的老闆這麼年輕」、「留著小鬍子的他,相當帥氣,又很親切。」

(圖/圓神出版社提供)
「沒想到老店的老闆這麼年輕!」開放式廚房裡,所有客人都能看見老闆英姿。(圖/圓神提供)

扎實手藝傳承好滋味

永康刀削麵,在永康街是間名氣響亮、又有口碑的老店,網友說:「這間店每到用餐時刻必定人滿為患」、「裝潢傳統不起眼,是永康街的老字號,以招牌手工刀削麵條,吸引不少饕客前來品嚐」、「永康街的名店,牛肉麵用料相當實在」、「除了招牌番茄牛肉麵外,還有好吃的炸醬麵、麻醬麵」。這幾句話,道盡了永康刀削麵店的特色,傳統老店、不起眼,但是很好吃!

在日本它更紅,近年在日本當紅的日台混血兒、年輕女性最愛的搞笑藝人渡邊直美,曾到店裡當一日學徒,「她來當我的學徒,我教她如何削麵、煮麵。」在日本,她的人氣紅不讓,在Instagram有超過五百萬名粉絲追蹤,是演藝圈第一名。在日本雜誌上,也經常看到「永康刀削麵」的介紹,知名度很高。

「日本只要有假期,像春假、連假,遊客來到台灣,有到永康街,就算不吃,也會來這裡看一下,拍個照。」永康刀削麵,成為觀光客來永康街必遊之地。除了日本人,香港人、韓國人,也會來這裡品嚐美食,順便拍照。他說:「這裡接近師大,有些外國交換學生,像摩門教徒,很喜歡吃炸醬麵,覺得很像義大利麵。」

1971年出生的他,念的是土木系,畢業後就到工地工作,「1999年,景氣不是很好,忙完工地,不知下一個案子在哪裡,在家裡也沒事可做。」他說,姑丈在家鄉就會做刀削麵,外省人做的麵食,強調手工、麵、削麵的功夫扎實,生意已經相當不錯。待業的那段時間,家人問他,願不願意到姑丈的店裡工作,「我對煮東西、烹飪滿有興趣,有時候在家裡也會煮些東西來吃。那時候也不知道要做什麼,覺得在餐飲業的壽命比較長,而且學到了技術就是自己的,多一技之長,不一定要現在用,如果景氣好,我回去做土木也可以,或者以後可以再來開一家店。」

於是,他到店裡當學徒,從洗碗、端麵做起,姑丈再慢慢教他如何和麵、揉麵和削麵,「剛開始最難學是削麵,要練習削到每一條粗細一樣。」他利用休息時間練習,「沒有午休,一個人在工作檯裡面練」,練習的流程是:麵糰、削麵,再將麵糰揉掉、重新削,如此反覆練習,「當學徒時削的麵,不能給客人吃,要吃麵就自己削。」

他要練到削出來的麵寬約一、二公分,長度約十五公分,「甚至更長也有,看每個人的習慣。」他強調:「必須練到每一條削出來的麵都要一樣,因為粗細一樣,麵條才會煮得平均,不會有的軟、有的硬。」學削麵的過程,講究的不只是技巧,更是體力和耐心。他對麵食很感興趣,半年就出師。

「刀削麵在麵食界裡來講算是滿特殊的,在台灣很少見,又是正統山西人開的,姑丈經營時就做得不錯,因為這個區域附近住著很多外省政府官員,符合市場。」28歲來當學徒,姑丈那時已經快70歲,「四年多後,他想退休,問我要不要頂下他的店。」陳建仲喜歡麵館、做得順手,加上已是員工、負責招呼客人,客人對他都很熟悉,於是,花一百萬元將店頂了下來,「我自己有存一些,再向姊姊借一些。」

在傳統及創新間取得平衡

一般店家換了老闆,客人心裡上會覺得口味會不會不一樣,他說:「我已經在店裡做了四年,是員工,又是親戚,顧客不會排斥。」但是,老客人的嘴很刁,味道一跑掉,馬上發現並反應。

這群熟客的存在,讓他每天兢兢業業的工作,並得以堅持口味、守護姑丈的招牌,「麵糰必須堅持水和麵粉的比例;揉麵、醒麵的過程也很重要,反覆四、五次,揉完麵放著醒麵,約二十分鐘,再揉麵,目的是把麵糰裡的空氣擠壓出來,讓麵的密合度高,煮起來才會Q。」

製作時,不添加任何東西,「有些店家會在陽春麵、油麵裡面加些東西,刀削麵不行,像在夏天,發酵完的麵糰如果當天沒有賣完,就要丟掉,因為發酵後的麵糰,下水煮會爛掉。」接班後,他每天上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顧品質和湯頭,每天打的麵硬度都要一樣,店裡還有師傅,不止我一個人做,麵的粗細、煮的時間都要顧,有些老客人很敏感,如果今天麵削得太細,煮得太爛,他們會反應麵不夠Q。」

「我們的製造過程很簡單,就是用最古早的方法,所以吃起來和姑丈做的味道一模一樣。」他說得簡單,其實這正是最不簡單的事。尤其店裡的產品非常單純,「姑丈個性比較保守,只賣牛肉麵、炸醬麵、湯麵、海帶、皮蛋豆腐、泡菜、小黃瓜等小菜。第一天來上班時覺得很驚訝,只有二、三種麵,一般麵店有七、八種。」

陳建仲接手後,新增品項,「很多客人反應,一週七天都吃一樣的麵,能不能增加兩、三種,可以換不同的口味。想說,好吧,來試看看,一開始看書、找資料、請教朋友,先做小鍋。」他試著做台灣人最喜歡、口感較清淡的番茄牛肉麵,但是難題來了,「刀削麵很厚,它的湯頭是重口味,麵才能入味,如果用番茄,湯頭清淡,麵吃起來會沒味道。」為解決這個問題,他決定調整麵條的寬度、削得更細一些,寬約一公分左右。但是,喜歡寬麵的老顧客沒辦法接受,他坦承:「會犧牲一些老顧客,或是應老顧客要求,削他喜歡的寬度,特別做一碗。」

「將麵切細以後,我發現以前沒有吃過刀削麵的人,都能夠接受,它比較符合大眾口味。」現在番茄牛肉麵和炸醬麵,都是招牌。炸醬麵的作法也很特別,他說明:「用麵醬、豬肉、豆乾,這三種下去做,先炸炸醬,再加配料,每天現做。客人反應都很不錯,在外面也很少吃到店裡這種味道。」他說一般麵店的炸醬味比較重,或是比較黑。另外,也增加麻醬麵等麵食。

2012年,他參加台北市政府舉辦的牛肉麵節「番茄好湯頭」比賽,獲得入圍,「那年有三名入圍,沒有排名次,入圍者都是好湯頭。」得獎證明他的湯頭確實夠水準,「用牛大骨熬湯,從早上熬到下班,約十二個小時;番茄是每天炒,新鮮番茄切完後,加入沙拉油、一點糖、番茄醬、少許洋蔥炒,炒完後香味才會出來,再將它們倒進高湯煮,但是不能煮太久,差不多一、二個小時,最後再撈起番茄。」

(圖/圓神出版社提供)
番茄牛肉麵和炸醬麵,都是店裡的招牌,調整過麵條的粗細後,更能突顯風味。(圖/圓神提供)

儘管加了新品項,店裡賣的食物依舊很簡單,如此更能彰顯他的料理功力,在製作時必須注意到每一個微小的細節,才能讓食客吃得心滿意足,下次再來。以這分用心經營,永康刀削麵在用餐時間總是客滿,假日中午可以翻桌四、五次。

「一路走來都很順遂,因為刀削麵有獨特性,我也是到姑丈的店,才第一次看到刀削麵,日本人也很少看到,覺得很新奇。」

堅持品質帶來貴人,一位師大的日本交換學生,很喜歡吃他做的麵,「日本人愛吃麵食,所以成為常客,他後來去當導遊,常上電視節目,並且寫書介紹台灣好玩的地方、好吃的東西,將我的店寫進去,並介紹給旅遊雜誌,後來很多日本雜誌看到,也跟著介紹。」

機器人成為生力軍

生意興旺,陳建仲每天削麵,削到關節時常發炎,出現網球肘。他感嘆,現在年輕人都不喜歡在麵店工作,「早期有學徒來應徵,學會了就去外面開店,現在只剩下一位師傅。」為了解決削麵問題,2016年找來一位認真工作、又不會喊累的員工—機器人,「我可以設定它削麵的寬度、厚度,但是機器人的缺點是,不能夠拿太軟的麵糰,要有一定的硬度、才能削。」

機器人削的麵好吃,還是人工削的好吃?他說,有位熟客某天發現店裡有機器人,「我說它已經來很久了,現在做的麵很都多都是他削的,證明口味一樣。我用機器人削的麵煮給客人吃,沒有人發現。」以速度來說呢?他表示,機器人一分鐘可以削一百到一百二十條麵,人平均約八十條,而且速度會隨著疲勞程度遞減。

「在這裡做二十五年,都很風平浪靜。」永康交通黑暗期對生意沒有太大影響,但是2011年師大夜市危機,卻差一點延燒到永康商圈,影響不小,「師大住戶和店家為了營業時間吵得很凶,我們也是半住半商,那時台北市政府要求六米巷不能開店,理事長幫了很多忙,請民意代表去爭取,讓已經開店的商家就地合法。」

他強調,在住宅區經營,必須和住家打好關係,店家也要盡責的做好份內的事,如靜電排油煙、油水分離、環境衛生等,減少油煙、噪音、汙染等,讓住家有良好的生活和居住品質。當時他斥資八十萬元增添設備,符合環保局各項規定,「麵店也不適合做宵夜,雖然我接手後很想衝,但是超過九點後顧客就很少,現在八點半就關門,九點熄燈。」

永康刀削麵賣的是庶民麵食,一餐頂多一、兩百元,就能吃到手工製作的美味食物,成為居民和遊客的最愛,吸引百貨公司前來洽談合作。他說:「原本有家百貨公司已有確定的店面要給我,我也很想去,但是找不到員工,只能和對方延期,等找到再來說。」

在台灣員工難找,也很難培養願意學習手藝的人,雖然分店難開,但是在澳門金沙城酒店的美食街,卻有一家「永康刀削麵」,「那間店是我哥哥在2012年開的,之前他有來和我做過一段時間,學會手藝。因認識一位朋友,告訴他澳門賭場內能開店,就去那裡做看看。但競爭很大,賣的產品較本店多,一碗港幣一百元,顧客以陸客為主,以台灣的口味他們會覺得太淡,所以味道做得鹹一點。」回到永康商圈,他卻無法做到陸客生意,「大陸有刀削麵,我的產品對他們沒有吸引力,來到台灣,陸客更想吃臭豆腐、蚵仔麵線。」

年紀輕輕就頂下名店經營,陳建仲身負重任,對工作非常用心和投入,每天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12個小時都在店裡,且全年幾乎無休,「一年365天,只有過年休息;以前會休禮拜天,現在因為捷運開通,人潮比較多,就不休息。這是自己的事業,要認真一點。」沒有休假,會不會累?他說:「做吃的一定很累,可是做久習慣就好了,有時累的話,就去澳門度假,待幾天,順便去看哥哥,他想吃什麼,我當人力挑夫,幫他帶過去。」

以回饋的心取得雙贏

在永康商圈做生意,能夠傳承姑丈的手藝,做出口碑,他說自己很感恩,「福星高照,來到好的地方,尤其這裡的店家都很團結,商圈的環境、治安都很好,也有協會在幫忙行銷、推廣。」儘管近來食材成本不斷上漲,他感受到不小的壓力,「前一陣子菜很貴,只好自己吸收成本,畢竟這邊很多老顧客,大家都有感情在,自己有賺一些就好,做吃的就不要怕人家吃。」

對於公益,他也相當投入,「最近看到新聞,有麵攤在推『代用麵』,客人可以捐麵給有需要的客人,如低收入戶或流浪漢,登記在店裡的板子上,配額用完,老闆還是會做給他們吃,本來我也想推,在店裡試著做過,但這附近比較少低收入戶,做不起來。」

他說,一路走來很多貴人幫忙,也想對社會盡些心力,「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的都沒問題。」雖然年輕,靠著堅持、用心和手藝,陳建仲撐起老店,更用善行,讓永康商圈在繁華的台北都會,飄散著濃濃的人情味。

作者介紹|李慶隆

出生於南投草屯鎮,從小家境困窘,曾經從事過工廠貼皮工、養豬員、賣金絲雀的小販、建設公司的工友,但卻沒有放棄創業的夢想。

後來投身房地產業,二十四歲成立自己的公司,從此立足永康商圈,並在有「天下第一里」之稱的永康社區擔任了十六年的理事長,是令台北人引以為傲的永康國際商圈幕後推手。

著有《讓利,讓你無往不利:永康國際商圈推手李慶隆的故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圓神出版社《放哲學:理事長和永康商圈永不妥協的致勝祕訣》
責任編輯/鐘敏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