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是男朋友,為何要送巧克力?日本女孩的潛規則,展現最貼心民族性

2017-02-14 11:27

? 人氣

日本人是一個很奇特的民族,總是很喜歡把節日和特定食物劃上等號,例如剛過的聖誕節就一定要吃KFC炸雞,情人節一定要送巧克力一樣。第一年在日本留學還未明白這個道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年我入了劍道部,有很多男性的先輩(せんぱい) 。二月上旬剛過,宿舍的pantry傳來陣陣巧克力香,不同國籍的女同學會在那張很大的餐桌上「起壇」自製巧克力。

所謂「自製」其實只是把巧克力塊加熱溶了,然後在把巧克力槳倒入另一個模、冷凍定型、再裝飾、包裝,而已。然而鈍感如我,只以為大家用愛心炮製巧克力給各自的男朋友,還未意識到自己已經太遲……

直到情人節前一兩天,和台灣來的女同學一起到吉祥寺購物,她第一件事就跑到巧克力的貨架,掃貨。我還笑她:「吃這麼多,胖死了。」她瞪大眼說:「你不知道?」我問:「知道什麼?有人暗戀我嗎?」(這時將來兒子的家人應該打了一個噴嚏)

她繼續說:「日本情人節女生要送巧克力給男生的,這是常識好嗎。你還要是劍道部的,應該有很多男生吧,你還不買?買現成的,總比兩手空空好!」

我說:「可是我沒有愛上他們任何一個啊!」

她已經開始沒好氣:「義理チョコ,漢字是『道義』的『義』、『道理』的『理』。你就當作是『出於道義及人道理由而送的巧克力』吧,基本上只要你認識他,關係不算特別糟糕,在情人節都會送的。」

那時我還不太懂到底有什麼義理在裡頭,可是入鄉隨俗,就買了一些巧克力,打算情人節那天派街坊。

情人節情人間會互相送禮物,這點很普世,我倒明白。可是為何在日本過情人節則一定要女方送巧克力呢?為什麼一定要是巧克力呢?而且不僅是送給情人,還要送給身邊認識的男性朋友、同事,這不是有點太「大愛」嗎?那到底什麼時候開始了這「傳統」呢?

在日本已有人一早考究過這種「日本型情人節」送贈巧克力的習慣和起源。小笠原祐子於1998年的著作《OLたちの<レジスタンス>》(約略中譯:《OL們的「抵抗」》)。

其中第三章<バレンタインデー>(Valentine’s Day)比較了美日情人節的分別,根據訪問OL而整合了「日本型情人節」的送禮特徵:

一,執著以巧克力為禮物;
二,由女性單向向男性送禮;
三,在辦公室內積極的送禮。

日本人認為「情人節是女性送贈男性巧克力的日子」,與美國人認為「情人節是向配偶或情人示愛的日子」有明顯分別。為何情人節在日本變成如此友愛呢?那應該是基於日本人的人際關係的特殊運作。

日本人常常強調要顧及對方感受,所以要「遠慮」(えんりょ)要自律,不要「迷惑」(めいわく)到別人。一考慮到沒有拍拖的男同學/同事在情人節兩手空空很落寞時,作為女同學/同事便送他們「義理巧克力」;然而怕被誤會,於是多數送給全體男同學/同事,當作答謝平日的關照,使人際關係更和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