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令人哭笑不得的「開會救經濟」

2017-02-14 06:30

? 人氣

工商團體要出面召開全國財經會議,但開會能救得了台灣經濟嗎?(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工商團體要出面召開全國財經會議,但開會能救得了台灣經濟嗎?(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為了救台灣經濟,一個全國性的財經會議又要召開,這是典型的「開會救經濟」思維,讓人哭笑不得。唯一與過去不同之點在:過去是政府負責當爐主,負責召開這種「大型拜拜活動」;這次則是由民間企業出面當爐主;但不論誰當頭,效果一樣是可直接歸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工總出面,全國財經會議520前後召開

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說為了「穩政局、安民心、拚經濟」,企業界要在520前後召開一個「全國財經會議」,集思廣益為政府提出振興經濟的方案。不由政府召開,原因據說是民間出面作較有效率與彈性,而依照許勝雄的說法,這個計劃得到總統支持,林全內閣也會全力配合。

曾有人取笑中國人喜好開會的文化是:「每事必會,會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通」;雖然民進黨一直有「反中傾向」,但在喜歡開會、動輒召開大型全國會議的「嗜好」上,卻是最有「中國人傳統」的特質。扁政府時期,就把這種開會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舉凡財經、能源、公共工程到財稅、社會福利,都能敲鑼打鼓的召開集合產官學界的全國性的會議,但除了被譏為「大拜拜」外,實際能發揮的效益微乎其微。

是解決問題,還是壯膽、背書?

蔡政府克紹箕裘,上任以來也以成立各種委員會、召開各種大型會議為要務,現在已開了年金改革國是會議,接著還有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成立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青年諮詢委員會、文化會報、長照推動小組……等。影響所及,似乎連民間也認為「多開會可解決問題」,對棘手的核廢料去處問題,民間團體建議要「召開全國性會議討論決定」;經濟差,企業界也要開全國財經會議挽救台灣經濟─當然,這個全國財經會議亦可視為政府「外包」業界召開。

召開這種大型會議的目的,未必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政策,反而多是找更多人「壯膽」、「背書」,其實真正的解決方案(或是政策),官僚單位早已「胸有成竹」,只是透過找來的其它各界人士一起背書。但問題是結論有了,如果沒有能力執行,提了還是白提。

就以才召開完的年金改革國是會議為例,其實對原有制度的數據分析、政策的專業建議,負責的年改會已有方案,國是會議結論也是依照其議案通過,此所以原本規劃2天的年改國是會議,即使驟然縮短為1天,仍能絲毫不影響其提出結論報告的原因。

但未來真正的問題與難關在如何讓改革方案落實─推動者要克服既得利益者的強力抗爭、在立法院成功通過修法;如果有能力完成,其實那個國是會議開與不開,絲毫不影響年改的推動;反之,如缺乏化解阻力、推動改革的能力與魄力,開10次國是會議、得到再多的結論共識,結果還是推動不了改革。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