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問題就是老公的問題!掌握1原則高情商化解矛盾,不再被罵豬隊友

2023-09-10 11:10
婆媳不和的根本解法在先生身上,認知並實行自己角色任務的轉換,才能化解問題。(示意圖/取自photoAC)
婆媳不和的根本解法在先生身上,認知並實行自己角色任務的轉換,才能化解問題。(示意圖/取自photoAC)

場景:

婆婆來到你家,打開了冰箱,然後說:「淑芬啊,冰箱沒冰什麼東西啊!而冰的東西也不是志雄(你老公)愛吃的呀,怎麼會這樣呢?」

你心中一股氣升起,心想「妳也管太多了吧!」、「我家的冰箱難道不能冰一些我愛吃的東西嗎?」、「每次婆婆來家裡,都像突襲檢查,搞得我壓力好大!」⋯,不過婆婆終究是老公的媽媽,你只好陪著笑臉,心想晚上要對老公好好抱怨一番。

各位媳婦,在婆婆打開冰箱說話的那一刻,你有什麼反應?是像淑芬陪著笑臉還是翻白眼給婆婆看?還是火氣大地回嘴:「要妳管!」(這種狀況發生的機率很少,除非已經撕破臉)⋯。我認為從「兩個家庭、兩種親密」(見所撰一文,大意是如果選擇進入婚姻的人在生命中大都會經歷兩個家庭,在生命前期是原生家庭,以親情為主;第二個家庭是婚姻家庭,以愛情為主,親情為輔)的概念來看,可以適當地回應婆婆這些言行,我曾經為文指出,婆媳問題是先生心理位移的問題(見自由時報在112年3月22日所刊載的「婆媳過招,先生別逃」一文)。結婚後,先生的主要歸屬感要從「原生家庭」逐漸位移到「婚姻家庭」,如果有這個概念,你一聽到婆婆的話,你就知道「她應是無意識地用她和兒子間的親情來擠壓你們間的愛情。甚至她的不願放手(兒子),忽略了兒子已有新家庭的事實,把媳婦當作是自己的左右手,持續要照顧兒子。」在這樣的理解下,做為媳婦的你可以這樣回應婆婆:

第一種,偏硬性的回答:「冰箱裡的東西都是我和志雄針對我們家的需求一起買的。你可以問問志雄有沒有不同的想法。」這個回答宣示志雄的重心已經位移到新的婚姻家庭,而新的婚姻家庭是兩人組成的且講究對等性,並不是專門服務先生,因此原生家庭不要再干涉,它已經結束它的教養任務了。

第二種,偏軟性的回答:「媽,你不要擔心志雄吃不好,他會照顧自己,我們也都會相互照顧,您就只要照顧(爸和)自己,安享清福吧!」用軟性的內容提醒她的孩子已經長大結婚了,已脫離原生家庭階段了。

當然,做為先生的志雄要體認他已經長大成人,結婚後心理上要告別原生家庭,逐漸位移過渡到婚姻家庭,若有孩子則和太太組成的婚姻家庭就成為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此代代相傳,若是志雄無法改變親情對待的形式,還不放棄小時被母親照顧的感覺,而母親又不願意放手的狀況下,那婆媳問題是可預見的。

若先生覺得夾在中間,任由媽媽和老婆「駁火」,那婆媳問題可能走向更嚴重的方向。其實婆媳問題,某個角度來說是先生幼年的自我和成人的自我在競爭哪一個比較重要;或是說先生的親情和愛情爭奪誰較重要。很多先生為了息事寧人,而告知老婆:算了吧,反正我媽遲早會比我們早離世,在她還活著的時間孝順她,往後剩下時間就都是你我的時間。先生這種處理方法,乍聽有理,但多是先生感覺到自己夾在中間而求取平衡的一種方法,而且誤解了孝順的涵義,認為孝順就是聽話,其實不是,孝順應是讓爸媽覺得已完成教養的任務,不需再為孩子擔心,所以這樣的方法並沒有隨個人成長發展演化,常會停滯不前,結果就是婆婆感到媳婦的怒氣,先生的老婆常吞忍生氣的情緒,過著不滿意的生活。

最合適的解決方法是先生挺身而出,當他處於在原生家庭階段時,適時維護母親為優先;在談戀愛時期逐漸把重心轉移到兩人世界,讓雙方都能相互有好感(比如說媽媽覺得交給女友很放心;女友覺得男友的媽媽把男友教得很好),並做好未來婆媳的溝通橋樑;但一旦結婚後,就要和老婆形成「生命共同體」,讓媽媽瞭解自己已經長大成人,除了感謝母親的教導,現在要把爸媽教養中好的成份發揚出去,心理上要告別原生家庭,要捍衛老婆,這樣老婆才有安全感。

總之,婆媳問題的根本解法在先生身上,做為先生的人能認知並實行自己角色任務的轉換,讓心理位移從「原生家庭」順利過渡到「婚姻家庭」,就容易避免內心衝突的矛盾,適當地化解婆媳問題。

作者介紹|穗波心理師

李維庭,穗波心理師,台大臨床心理碩士,資深執業臨床心理師(衞福部八里療養院),證書號為001號臨床心理師,曾擔任臨床心理科主任多年,亦曾為爽報「談戀愛」專欄約詢專家、論文曾獲「年度心理師優秀論文獎」。目前有「穗波心理師談情說愛」Podcast及「家庭Q&A」臉書 。建議先閱讀「閱讀穗波心理師」一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 Vocus(原標題:婆媳問題如何解?-心理位移觀點) (相關報導: 如何判斷對方是不是對的人?他給答案揭愛情盲點,別再一直想著磨合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

更多文章
港式飲茶餐廳爆雷!他驚見「蝦餃黏3隻蟑螂」小強爬滿蒸籠…怒控冷處理 副理認錯了:全數免單
大直民宅塌陷「貓貓阿花」沒來得及逃…受困3天找到了!嚇壞窩懷裡求秀秀
政府調漲基本薪資,他喊「根本變相扣薪」!網揭殘酷真相:真的越來越窮
出事了?杭州亞運宣傳海報驚見「將台灣列為國家」 網炸鍋狂讚負責人:我們懷念他
坦言與楊志良「悄悄分手」 郭台銘:他永遠是我的朋友
爆基泰大直設計、監造同一人「還待過北市建管處」 高嘉瑜質疑「內神通外鬼」
遭罷黜總統曾口頭答應設海外基地 加彭政變牽動中國在西非布局
原生家庭一團亂的人,適合結婚、生小孩嗎?專家曝1關鍵,反而對育兒有幫助
台南賓士疑「大雨+車速快」凌晨自撞電線桿!前座夫妻雙亡、後座3人重傷搶救
麥當勞狂砍內用區,網喊不想消費了!業者親揭原因:不是為了省成本
韓國瑜要出手了?邱毅爆「願當在野桶箍」:前提要得到這人認同支持
動力火車為何能紅20年?從地下道清潔工到歌壇天團,揭你所不知道的4件事
夫妻、情侶一直吵架怎麼辦?過來人教4招有效溝通,千萬別硬碰硬
中原大學宿營又出事!髒話、精液、包皮垢…大一生被迫喊「噁心隊呼」 女同學後悔參加了
大直公寓倒塌「建商會幫忙蓋新的?」律師4字回應,答案出乎意料
救護車駕駛崩潰!國道1飛馳突遇奇葩休旅車擋路「臨停內側」還下車想嗆聲…挨譙下秒急開走
英國國會遭中國滲透!一研究員疑為北京間諜被捕,涉嫌滲透對中鷹派議員
有錢人「日本跟團」行程多豪華?4晚房價320萬、18萬當司機小費 他驚:貧窮限制了想像
宴請泛藍陣營14縣市長 侯友宜宣布:朱立倫擔任全國競總主委
看臉書IG上別人過得很好,心裡不是滋味?專家曝1招轉念,變成比對方更厲害的人
氣象預報》中南部狂炸大雷雨!未來一周天氣曝光,直到這天才好轉
投資股票,合理報酬率是多少?每月定期定額投資1萬,40年後有望拿到3000萬
中國大外宣表揚自家太空人 卻使用美國NASA配圖
Netflix影評解析》你真的看懂《讓子彈飛》了嗎?電影台詞中的這些「神隱喻」讓它成為一代神作
美中科技戰難平?華為新機再推Pro+版本 郭正亮揭背後算計:要搞死蘋果
調查》官僚冷血大直樓塌!北市府漠視8個月申訴、9次陳情 基泰停工區有收政治獻金民代
身體常被靜電電到,不只是因為太累、缺氧!醫曝6大警訊恐是健康亮紅燈,摸家中1處秒改善
賴清德不是最高!政圈聲量柯文哲第排3 媒體人曝「這人」連2周居榜首
美中第二次科技戰將至?華為7奈米新機震驚全球 陳鳳馨曝美國反制手段
冷氣吹到半夜開始滴水、漏水怎麼辦?水電師傅用1招方法神解原因,省下大筆維修費
許劍虹觀點:國共內戰結束了嗎?
余杰專欄:從俄國運來的午餐肉罐頭及共產主義與中國之命運
呂恒君觀點:「高貴的中國人民」─方濟各教宗對「紅色」中國的「綠色」祝福
謝錦芳專欄:台積美國缺工問題會在德國上演嗎?
楊岡儒觀點:全國死刑公投之省思—評im.B案調查報告
李儼峰觀點:司法裁判引進AI,可不慎乎?
許詠翔觀點:民進黨打柯文哲性別和黑道議題的算計
觀點投書:全台首長信箱都在「賣狗肉」
觀點投書:青年世代對 2024 大選看法
張泉湧觀點:全球沸騰危機─南極難逃衝擊,加劇冰融與海平面上升
觀點投書:身心障礙者的健保,誰來關心?
蔡鎤銘觀點:互動AI廣泛應用 「無意義工作」將被終結?
觀點投書:人何寥落鬼何多?
觀點投書:世代差異化,優先轉型的契機
觀點投書:65歲以上健保免費,那原民呢?
觀點投書:鬼月談洗冤錄,判決書上沒有寫出的結局
國土規模愈大,人民對政府信任度愈低:《民主的擂台》選摘(2)
陳吉仲稱超思僅獲利3800萬元 劉寶傑:早知道我也加入民進黨
當客語遇上英語經典名曲 《媽媽咪呀!》當生趣
「攝影就係攝影─靚靚六堆攝影展」 一窺過去的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