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類主權基金」別變成政商溫床的創弊基金!

2016-03-05 12:14

? 人氣

蔡英文財經幕僚龔明鑫釋出成立「類主權基金」的政策。(資料照片,蔡耀徵攝)

蔡英文財經幕僚龔明鑫釋出成立「類主權基金」的政策。(資料照片,蔡耀徵攝)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財經幕僚、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接受彭博專訪時,釋出成立「類主權基金」的構想,看起來政策方向是非常確定。不過,在推動之前請新政府團隊再多想想,別讓「類主權基金變成政商溫床的弊端基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照龔明鑫的說法,「類主權基金」是一個半官方的基金,資金來源包括部分國發基金、國營事業及國內外民間資金,政府是最大股東以掌握控制權,但持股不過半以保持最大彈性;基金用以投資物聯網、智慧機械、生技等五大創新產業,也考量併購擁有技術的早期創新事業,預計明年即可成立。

國內早幾年前就曾提出過政府以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不過央行總裁彭淮南明確反對,因為外匯存底不是政府的錢,而且外匯存底與基金的操作方式、能夠承受的風險、對流動性的需要都不同。依照龔明鑫的說法,這個類主權基金目前「暫不考慮動用外匯存底」。在去年行政院邀集財經部會討論振興經濟方案時,對財政部提出以其它財源設立「主權基金」一事,彭淮南則表支持─只要不動用外匯存底即可。

動用外匯存底當然問題多多,未來也不應列入考慮。但即使是使用其它財源,這個類主權基金本身的定位與操作,還是有其它難以解決─或是釋疑的問題。

政府要成為這個類主權基金的最大股東,以方便掌控,達成政策目的,但政府持股不超過一半「以保持最大的彈性」。這話聽似有理,但換成白話文講,其實就是要藉此規避法令制度、也避開立法院的監督。這種情況類似許多政府掌控的企業─所謂不官不民的企業,把政府持股降到一半以下,定義上就不再是公營事業,既不必受政府法令限制,也可不上立法院。

那些不官不民的企業,好歹還有股東會、民間股東、甚至市場監督,這個不官不民的類主權基金,又有那些監督機制呢?

此外,這個構想也充滿著本質上的矛盾與衝突。讓政府資金降到一半以下,因此這是一個定義上的民間基金,所以可以從國內外延攬專業投資團隊。但只要是政府控制,大概就很難逃脫政治影響與介入;甚至基金本身訂下的「政策目標」─投資蔡英文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本身就是設定的一個框架。而如果能作到「完全尊重專業投資團隊」,那政府又要如何達到其政策目的?這本身就存在著矛盾與衝突。

如果,再發生當年類似宇昌案的事情─當權政客下令政府基金投資特定公司,大家要把其視為執行政策目標,還是要懷疑其中有弊?甚至如日前發生的浩鼎案,浩鼎解盲未過關,股價重挫、市值大蒸發,如果基金評估其仍有前景而「雪中送炭,入股投資」,我們要拍拍手說這個基金好棒棒,是為了台灣生技業發展「濟弱扶傾」,還是要拿放大鏡檢視每個投資成員,了解其中是否有政商運作、圖利特定企業的痕跡?

類主權基金是以投資新創事業為主,不論未來其扮演的角色是那個階段─是天使投資人還是A輪、B輪,其隱含的意義都是:失敗率極高;根據統計,這類對新創事業的投資,最終每10個平均有5個會以失敗告終,3個不賠不賺,2個能夠成功,大賺一票─這是指正常平均值、也是運作算不錯的風投拿出來的成績。如果是從種子階段算,失敗率會到9成之高。

未來,當我們檢視那些類主權基金投資失敗的案例時(必然會有,絕無全部成功的可能),這個社會、政客們,要花多少時間、力氣在爭辯那些失敗的例子是有弊端、那些是為某特定政商關係人士投資、又有那些是「合理專業決策後必然產生的失敗」?

對成立「類主權基金」的方式,龔明鑫說可能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國發基金下面再成立子基金、一是訂定「特別條例」。以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還有執政時已無為、在野時可能更無能的國民黨,這個類主權基金的成立大概無人能擋下。不過,小英團隊在啟動按鈕前,再多想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