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觀點》台灣茶的未來:加入物聯網的全球革命

2015-11-26 06:10

? 人氣

作者參觀有機茶園,右為陳澄清(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作者參觀有機茶園,右為陳澄清(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上上週,「製茶魔術師」陳澄清巡完自己的有機茶園,回家後很高興地跟太太說:「下星期茶葉終於可以收成了!」隔了一個星期,他從田裡回到家,一樣笑嘻嘻地,不過告訴太太的卻是:「妳沒得吃了,都給蟲吃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種有機茶「吃的不穩定」,有「製茶界資優生」美譽的陳澄清在台灣茶葉界赫赫有名。他經營的如發茶園,位於台灣茶葉最大集散地南投名間鄉的松柏嶺,走的路線不是拼產量,而是拼技術。不但是茶葉比賽特等獎的常勝軍,對製茶品質要求甚為嚴格的「慈濟有機茶園」,也把烏龍茶及小葉種紅茶都交給他代工。陳澄清靠頂尖技術吃飯,可以看著自己被蟲吃個亂七八糟的有機田,笑瞇瞇地告訴我:「我十幾年前種田,每次灑完農藥後都身體不好,我就覺得這種東西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所以我做有機就是做功德,做歡喜。」

從有機茶葉上摘下的蟲(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從有機茶葉上摘下的蟲(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在國際農產品大軍即將壓境的前夕,從這位「茶葉資優生」開始,來談談「台灣茶葉的未來」。

15年前陳澄清就以自然農法栽種茶葉,不但不灑農藥,甚至不灌溉──因為灌溉必須抽地下水,所以他的茶樹樹根都很深,因為它們已經磨練到可以「自己吸收水分」了。這種種法,產量當然不穩定又稀少,在可以年收六次的「松柏嶺」,陳澄清的有機茶園一年最多只能收兩次,所以朋友和他打招呼,總是戲稱:「你的『大禹嶺茶』收成了沒有?」

自然農法栽種加上「魔術師等級」的製茶功夫,陳澄清追求的茶葉就是「台灣精品」。這樣的做法,讓他的茶園時時刻刻都充滿了來參訪的學者專家。但是即便如此,陳澄清仍然面臨混茶(台灣茶混越南茶賣)的危機──他的客戶,除了散客外,主要是賣給茶行。他將茶葉大包裝賣給茶行後,茶行再分裝出售,陳澄清無論多麼珍惜自己的產品,都無法控制分裝後的茶葉品質。

從產銷履歷,到今年開始推行的QR code,每一項他都去申請,但是陳澄清坦言:「茶行和中盤恐怕不會讓我把QR code貼上去⋯⋯」因為消費者一掃QR code,他的地址電話全部一覽無遺,「消費者只要打電話向我買就好了啊。」

「我現在真正缺乏的是⋯⋯」陳澄清頓了一下:「小農行銷的管道吧!」

消費者直接向生產者購買,看起來的確是解決食安問題,對抗外來茶葉的最好辦法,也符合未來產業的趨勢,但是,這個方式真的可行嗎?對茶產業來說,恐怕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茶是一種高低價差百倍的產品,一斤從100元到兩、三萬元都有,用比賽行銷茶葉的行銷方式,也與一般農產品促銷活動大不相同。換言之,茶葉的「技術成份」佔了價格的最大比例,比賽特等茶要價數萬,一般茶葉不過幾百元。所以現在的「小農市集」對茶葉都不管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