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強終須一戰?《外交事務》:恐懼比敵人更致命,中國實力不足,美國不需杞人憂天

2018-10-13 16:20

? 人氣

2018年10月1日,香港親中民眾高舉「瘋癲狂人下台」標語,抗議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聯社)

2018年10月1日,香港親中民眾高舉「瘋癲狂人下台」標語,抗議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美聯社)

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演講,細數中國罪狀,美國總統川普則將中國稱為竊取美國機密和工作的小賊,藉機發動貿易戰。中美對抗的「新冷戰」局勢似乎一觸即發,但美國政治學者貝克利卻認為,美國最大的威脅不是中國,而是對中國崛起的恐懼。中美實力懸殊,中國不可能取代美國,美國應該致力讓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大國,透過東亞的權力平衡和重塑國際組織的遊戲規則,來箝制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政治學者貝克利(Michael Beckley)9月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撰文指出,GDP(國內生產毛額)經常被用來佐證中國的崛起,其中包含中國的工業與製造業產出,貿易與投資額以及中國政府投資軍事、研發和基礎建設的總資金金額。但在過去200年來,這些數據都無法精準預測大國的興衰。

GDP、軍費開支無法預測大國興衰 扣除成本的「淨資源」才是真正國力指標

中國解放軍海軍飛彈驅逐艦銀川艦(取自網路)
中國解放軍海軍飛彈驅逐艦銀川艦(取自網路)

若以這些數據衡量,中國在19世紀大清帝國時期就已是領先世界的強國,但中國人卻稱其為「屈辱的世紀」(century of humiliation),大清帝國在當時失去大片領土,主權頻頻遭受各國侵犯。中國的鄰居俄羅斯在當時也面臨相同困局,沙皇統治下的俄國,GDP和軍力傲視歐洲,卻接連慘敗給英國、法國和德國,最終導致1917年俄羅斯帝國瓦解。20世紀蘇聯的工業產出、軍事研發投資、核子武器數量和科學家與工程師的人數也都超越美國,但最終仍分崩瓦解。

人口雖然是一項重要資源,提供大國發展的立基,但卻不能保證一國之國力。GDP和軍費開支等指標誇大了人口大國的國力,因為大量人口帶來充沛的勞動力和軍力,卻忽視了餵養、保護這些人所付出的成本。貝克利認為,要成為超級大國,國家需要累積大量經濟與軍事資源,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大而有效」。簡言之,國力的評斷不能只看一國的總資源,而要看其「淨資源」(net resources),也就是扣除成本後留下的資源。

F-35B匿蹤戰機。(AP)
美軍F-35B匿蹤戰機。(AP)

貝克利指出,一國的國力成本包含投入於經濟、軍事的資源,經濟與軍事發展過程產生的汙染,國家的社會福利如健保、教育和維持治安的警力。這些成本加起來通常已經消耗掉一個國家大部分的資源。世界銀行(World Bank)聯合國也公布了各國「淨資源儲備額」(net stocks of resources)的粗估數據。這項數據評估集中於三個面向:生產資本(如機器、建築物和軟體)、人力資本(如教育、技術)和自然資本(水、能源)。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也公布了各國私人財富淨值的數據。這三個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淨資源量是中國的好幾倍,美國的淨資源每年都在增長,達到數兆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

魏嘉瑀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