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忠專欄:怎麼進行「數位外交」

2018-10-15 07:00

? 人氣

社群媒體就是「數位外交」最有效媒介。(圖/Mike MacKenzie @ flickr CC BY 2.0)

社群媒體就是「數位外交」最有效媒介。(圖/Mike MacKenzie @ flickr CC BY 2.0)

國際外交也是種「公眾外交」,需要與國內民眾溝通,社群媒體就是「數位外交」最有效媒介。台灣邦交國雖然只有十七個,但透過數位外交,台灣有千百個動人故事可爭取全球認同!

兩個多月前,台灣外交部正式建立Instagram(IG),過去一年多來,也分別成立臉書(Facebook)粉絲團和推特(Twitter)官方帳號,這是值得鼓勵的事,因為「數位外交」(Digital Diplomacy)已經是現今國際外交事務實踐的主流策略與管道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形塑數位轉型的外交文化

台灣外交處境艱辛,鞏固邦交與捍衛主權不易,每逢緊急事故欲服務海外台灣旅客更是動轍得咎,只能吃苦當作吃補,淚水往肚裡吞。但國際外交也是一種「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除了廣結國際友誼,也需要與國內民眾溝通,聆聽民間反應、爭取內部支持,甚至即時澄清誤解,化解「假新聞」的傷害,因此社群媒體就成為「數位外交」最有效的媒介。

關鍵在於,建立「數位外交的架構」是一件事,如何形成「外交數位轉型文化」才是重中之重。也就是說,在任何組織中,「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涉及的不只是「科技」,而是「人」。它攸關「數位文化」(Digital Culture)的改造,而非只是借用既有社群媒體網路單向傳播訊息而已。臉書、推特、IG、YouTube、Flickr、Google+,乃至微博都只是介面,懂得如何運用它們來極大化外交目標,才是數位外交的核心。

領導者的支持是第一步;高層願意授權(empower)下屬發揮創意,來執行數位外交專案是第二步;建立客觀的機制來評估最終效率與產出是否提升是第三步。尤其傳統外交領域經常是論資排輩、重視儀節、講究對等,真的要求外交官放下身段,用台灣現在最流行的用語「接地氣」,來和駐在國以及國內民眾搏感情、說故事,的確需要一番心態調整和內部改造。但這已經是勢在必行,數位外交已成為新形式的外交戰略,它被用來更細緻、非制式的溝通宣傳、澄清誤解、蒐集資訊、宣揚價值。

「公眾外交」美國先行,各國跟進

美國是全球最早設立數位外交單位的國家。二○○一年發生九一一恐攻事件後,國務院特別於隔年成立「數位外交小組」(eDiplomacy),後來也正名為「數位外交室」(Office of eDiplomacy),它配置上百位社群媒體專業的員工,在二十多個部門之間扮演協調角色。

這個專案辦公室也為美國長久以來在全球推動的公眾外交注入新的視野。許多美國駐各國大使館,上自館長,下至員工,都開始運用社群媒體做為數位外交和公眾外交推動的工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