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系列文章為《DeepSeek講道德經-與AI同行的智慧之旅》人類部份的序文,本書上卷將於3月初由作者自營的工作室「博士草堂」出版。
1. 電腦兒童慕道記
1991年,我八歲的時候,家裡買了很多蔡志忠講諸子百家的漫畫,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老子說》和《莊子說》,那種「柔弱勝剛強」、「正言若反」、看到事物背面、與世俗反著來的思維,還有那玄妙恍惚的文風,對生性反骨的我來說,是太合胃口了。那時開始,我就喜歡用道家思想和一切主流的、流行的觀念抬槓。
每一代都會有不少這樣與某種傳統結緣的人,然而在我這一代,情況有了變化:電腦普及了、網際網路(現在比較少看到這個internet的早期譯名了)來了。
網路帶來了無數新的可能。那麼,這些傳統的棒子,到了我們手上,比起在大時代中歷盡滄桑的祖輩,和在偏安中東走西顧、左支右絀的父輩手中,可以煥發出什麼新的光彩嗎?
──必定可以,就看你本事如何。而且我們不會再被那句俗話「一代不如一代」的陰影罩住,因為就算我讀書沒能讀到前輩那樣深,若論玩電腦、打遊戲、把雜七雜八的東西混到文章裡,長輩肯定不如我們。──這當然是種耍滑頭的想法,但現在的世界,有不少問題,還真就需要一些奇奇怪怪的學問,才好幫你別開生面。──具體有哪些呢?嗯,總會有的吧。
抱著這種空泛的自信,到高中的時候,我在「網路展望會」BBS上看到有人翻譯了一篇《程式設計之道》
[1](Tao of Programming),內容是戲仿老莊式的格言、寓言來講程式設計和企業管理的事情,妙趣橫生,我反覆讀了好多遍,更為快慰了:「果然西方資訊界也有識貨的」,不只是把01與陰陽作簡單類比,而是真能寫出那種庖丁解牛、逍遙自在的「道韻」。所以,那句老話「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還是不夠爽,何如改成「中國哲學思想的世紀」?看,最新潮的資訊科技行業,都要向老子來取經。我那時就是這樣一種文化民族主義的情緒。
[The Tao of Programming - Wikipedia]這也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只是叛逆的方向和對象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別人反的是國編本上國民黨那一套傳統儒家思想加近代國族主義,我反的是他們所持的西學話語。國編本那套我也反,但我反的方式是去讀原典,去讀其他相關論著,讀到比你講的更精、更對,然後我就屌。──按這思路,對西洋哲學,我也該比照辦理,去啃大部頭原文書(英文可能還不夠),才有入場一戰的資格;但也因為道家思想的薰陶──我幹嘛為了這點好勝心那麼累呢?所以也就停留在「希望中國哲學/道家再次偉大」[2]的程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