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之爭,已染上了濃厚的「司法色彩」。林岱樺的司法案件不僅讓她本人陷入困境,也讓整個民進黨在高雄選情變得複雜混亂,甚至可能重演2018年的意外「變天」戲碼。2026年的高雄市長選舉,會不會再次複製當年韓國瑜現象,讓國民黨的柯志恩,成為最後「意外贏家」?這場戰局正朝著詭譎難測的方向發展。
一、司法案件衝擊綠營選情
2025年2月20日,民進黨有意參選2026高雄市長的立委林岱樺遭檢調搜索,以涉嫌詐領助理費、公益侵佔為由展開調查。雖然,最終她獲得交保,但其胞弟、弟媳與黃姓會計等多人則遭羈押禁見,案情仍在持續發展中。
在搜索後被帶往調查局南機站時,林岱樺高喊「政治干預司法、司法干預初選」。此言一出,不僅讓社會和政壇嘩然,也給總統賴清德帶來「無妄之災」。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一是讓人聯想到民進黨內部權力鬥爭慘烈,二是令人質疑賴政府是否政治介入司法。
不過2天後,林岱樺有還賴清德「一個清白」。2月23日,林岱樺現身賴清德主辦的綠營行政院及立法委員烤肉聚會,她在臉書分享,帶著笑臉與黨內同志合照,和當天包括賴總統在場活動畫面。並發表聲明,對先前的言論表示歉意,強調並非指控黨內同志或司法機關。
這一舉動,顯然是為了緩解風波,不過這起司法案件,已經對綠營高雄市長選舉,埋下了一顆高爆力不定時政治炸彈。即使最終林岱樺能夠撇清司法問題,但司法事件本身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越個人層面,成為影響綠營2026高雄市長選舉的最大變數。
二、內鬥升級疑雲,中間選民觀感受差
民進黨這次有多名立委,有意參選高雄市長的,包括林岱樺、賴瑞隆、許智傑、邱議瑩,競爭激烈。這場司法風暴讓外界開始質疑,即便民進黨黨政高層未必介入,「是否有人藉司法手段排除黨內競爭對手?」「先把最強的第一名幹掉,二、三、四名才有機會出線?」
即便檢調強調獨立辦案,這種綠營「升級內鬥」疑雲無論真假,已經在不少選民心中發酵。過去選舉中,司法手段多半用來打擊敵對陣營競爭者。例如2022年台中中二選區立委補選,國民黨候選人顏寬恆,遭綠營連環指控「請客收買選民」、房舍違建侵占國有土地等不法行為,導致顏最後敗選。
這次,司法手段首次被外界懷疑運用在,綠營為了選舉利益的內鬥中,成了民進黨「破天荒的首例」,恐怕會嚴重影響民意走向。特別是中間選民,他們最討厭政治干預司法。無論綠營最終勝出的候選人,都可能無法挽回中間選民的流失,進一步影響高雄選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