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將伊崮喜瀾觀點:心魔暗潮—解鎖被遺忘的生態警鐘

2025-03-08 05:50

? 人氣

傳統知識中的夢境預知與現代科學方法論的對話,在氣候危機愈烈當下,科學精密儀器依然存在預測盲點,反觀傳統知識夢占卻呈現驚人的生態預警能力。(謝孟穎攝)

傳統知識中的夢境預知與現代科學方法論的對話,在氣候危機愈烈當下,科學精密儀器依然存在預測盲點,反觀傳統知識夢占卻呈現驚人的生態預警能力。(謝孟穎攝)

前言:迷霧的交匯

當沉浸於夜色濃霧時,你是否曾在夢中聽見低語—一條蛇蜷伏角落,一隻黑狗悄然逼近?在傳統知識的規範與禁忌中,這不是隨機的幻象,而是生命與自然的密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紅色動物預兆到人的靈魂出竅,夢境如同一張古老地圖,指引人們穿越時空與生態的迷霧。然而,當這張地圖遞向現代自然科學,卻撞上一堵冰冷的牆:

科學崇尚數據與邏輯,將夢境貶為大腦雜訊正確嗎?

當氣候危機步步緊逼,科學家在實驗室苦尋答案時,傳統夢占符號卻彷彿早已預見火燒、圍圈圈的舞蹈與混濁河水等,這種象徵是否正低語我們所忽略的未來天象警訊? 

國際學界將傳統知識與現代理性的交會,稱為 “Two-Eyed Seeing”(雙向知識)。這是源自於加拿大 Mi’kmaq 耆老 Albert Marshall 所提出的概念—主張用一隻眼睛看傳統知識,另一隻眼睛看西方科學,兩者互補而非對立。國際各地傳統知識的夢占幾乎不謀而合:它不僅是文化遺產,更是人類感知自然的另一扇窗。 

然而,當我們試圖將這扇窗嵌入科學的框架裡,挑戰卻接踵而至—例如,禁忌的不可觸碰、驗證的難以捉摸、甚至還批評文化與理性存在斷層等云云…

潛伏的星圖:傳統知識的夢境宇宙

在各類文化深處,傳統知識的夢境映射著靈魂、自然與宇宙弦的交織。

阿美與南排灣耆老皆認為睡覺時,靈魂會出竅,或者當人們出門時與伴魂隨行不是迷信,而是對意識流動的細膩觀察。他們將夢境區分層次,比如日常夢境觸及個人潛意識,「伴魂」遊走啟動集體記憶,以及祖靈相遇則顯現原型力量等。泰雅與賽夏族人用色彩解碼自然:夢見淺色動物象徵福氣的祖靈,黑色則預示危機。馬蘭阿美族人更發現做夢時間跟應驗在真實情境具有規律:如果是發生在凌晨五、六點的夢境脈絡,表示將在一個月內應驗。這些皆意味深夜的夢指向遠方。 

夢境詮釋宛如一幅生態與心靈的星空圖譜。這種規範不僅限於台灣,包括加拿大因紐特人(Inuit)也相信夢境預示天氣與獵物,澳洲原住民的「夢時代」(Dreamtime)則將夢視為宇宙創造的藍圖。這些跨文化的相似性同樣也呼應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夢中動物、色彩與時間皆為人類共享的深層符號(Jung,2012)。

榮格相信「無意識的心靈有時可以被假設為充滿智慧和果敢,它比實際的意識洞察力更優越」(Jung,1969:45)。這句話將靈界本質說得極為清楚。榮格如此地描述無意識:「我所知道的、但此時未想到的一切事物;我曾經意識到、但現在已忘卻的一切事情;我感官所感受的、但未被我意識心靈注意的一切事情;我感覺、思索、記憶、需要和做的非自願又不留意的一切事情;正在我心中形成、有一天將出現在意識中的東西。」(轉引自呂應鐘,2003)。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