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將伊崮喜瀾觀點:數位極權―當「水晶球」成為凝視深淵的黑鏡!

2025-02-20 05:50

? 人氣

Palanti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專注於數據分析和AI,客戶多為政府機構和情報部門。(圖/翻攝自X/@PalantirTech)

Palanti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專注於數據分析和AI,客戶多為政府機構和情報部門。(圖/翻攝自X/@PalantirTech)

前言:Palantir 的崛起與「數位潘朵拉」的開啟
在矽谷眾多科技巨頭中,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PLTR)顯得格外神秘。這家成立於2003年,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丹佛的公司,專注於數據分析和AI,客戶卻多為政府機構和情報部門。Palantir 的創辦人包括矽谷傳奇人物 Peter Thiel,他也是 PayPal 的共同創辦人。Palantir 的名字取自《魔戒》中的「真知晶球」(Palantír),似乎暗示其技術的強大穿透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這顆「水晶球」所看到的究竟是真相或扭曲的幻象?Palantir 與美國中情局(CIA)、聯邦調查局(FBI)與國防部等機構的密切合作,更讓其蒙上一層神秘面紗。這家公司究竟掌握什麼技術?它對我們的生活又將產生什麼影響?

「水晶球」的誘惑:當數據成為預測犯罪的「先知」
Palantir 在當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執法與反恐領域的「預測性警務」(PredictivePolicing)技術。透過分析大量歷史犯罪數據、監控影像、社群媒體資訊等,Palantir聲稱能夠預測犯罪可能發生的地點和時間,甚至鎖定潛在的犯罪嫌疑人。這種「先發制人」的警務模式聽來像是科幻電影情節,卻已在美國多個城市實施(Chris,2019/07/24)。然而,誠如我曾指出不同文化價值的數據「偏見」可能導致演算法對特定族群產生歧視。當 Palantir 的「水晶球」成為執法者依據,是否會讓無辜者成為「預言」的犧牲品?這也有可能是打開另一種「數位潘朵拉」魔盒,釋放 AI黑暗力量,卻也帶來無法預知的後果。

數據煉金術:Palantir 如何將「資訊海洋」變成「情蒐黃金」?
Palantir 的核心技術算是一種「數據煉金術」。它能夠整合來自各種不同來源與格式的數據,包括結構化數據(如資料庫與電子表格)和非結構化數據(如文本、圖像、影片與音訊)。Palantir 的平台利用先進的演算法和機器學習技術對數據進行清洗、分析並檢查其關聯性,以直觀的視覺化方式呈現,讓使用者能夠快速掌握複雜情勢,做出決策。這種能力在情報分析、金融犯罪調查與醫療研究等領域具有極高價值。然而,Palantir 的技術也引發強烈的倫理爭議。當海量的個人資訊被匯集、分析,我們的隱私是否還能得到保障?

當美國老大哥有了AI之眼:Palantir 與「數位監控」幽靈
Palantir 的技術讓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中描繪的「老大哥」監控社會,似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惡夢(Tyner,2004)。Palantir 的平台能夠整合來自各種監控系統數據,包括閉路電視、車牌辨識、網路流量、社交媒體等,並對這些數據進行即時分析,追蹤特定目標的行蹤、活動、社交關係。這種全方位監控能力引發人權組織和隱私倡議者的強烈擔憂。根據《Intercept》等媒體的報導,Palantir 曾協助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追蹤、逮捕非法移民,導致許多家庭骨肉分離(大學報,2019-11-27)。這些案例顯示Palantir 的技術可能被用於侵犯人權、打壓異己,成為政府監控人民的工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