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總統川普重掌白宮以來,不斷向貿易夥伴揮舞關稅大刀,但相關政策總是反覆不定,也讓外界對於他的決策動向充滿好奇。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認為,加徵關稅一定會有反作用力,可能導致國內物價上漲,最終搞到天怒人怨,所以他認為關稅戰難以為繼,但科技戰會持續打下去。
《風傳媒》今(7)日以「大浪當前」為題舉辦11週年社慶論壇,邀請外交部長林佳龍,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 、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等人與談。
朱敬一開場時先向坐在台下的《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開個玩笑,稱他白手起家步上軌道,是非常成功的媒體人,「但也不能太成功,否則過兩天就會接到川普電話,歡迎你去美國的亞利桑那州開一條生產線」。
近10年三大轉變 台灣處境更為艱辛
朱敬一表示,他自問台灣如今的處境,是否比起10年前更為艱難?若從以下三大轉變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10年前大部分國家都相信多邊主義,但現在美國奉行的是單邊主義,當初大家在WTO(世界貿易組織)提倡一體適用的最惠國待遇,如今卻要面臨對等關稅。
其次是「從全球到孤立」,雖然美國是和中國爭奪霸權,但某種程度而言有孤立的傾向,美國大概是全世界唯一安安穩穩孤立的國家,因為有足夠的本錢,包括農產、礦產和能源,唯一缺乏的就是晶片。
最後則是「從競爭變成戰爭」,以前台積電、英特爾雖是競爭關係,但不會有人將此描述為「戰爭」,如今卻已經有人出版《晶片戰爭》(Chip War)一書,「競爭和戰爭有什麼差別?就是什麼手段都可以做。」
朱敬一指出,全球化是種毒癮,什麼東西在哪分工都可以,中國既是市場也是工廠,等到大家習慣了這種模式後,歷經中國崛起、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有些國家開始想要切斷,「但戒毒是很痛苦的,而且要花很久時間」,這讓美國在傳統經濟架構下尋找盟友會比以前困難,但在科技領域就無往不利,因為只要設法卡住少數關鍵物資就可以辦到,這就是為什麼川普任內執行非常多科技面的戰略政策。
關稅是七傷拳
談到川普挑起的關稅戰,朱敬一直言,加徵關稅一定會有反作用力,可能導致國內物價上漲,川普自己也知道這是七傷拳,所以關稅政策只是個手段,如果真的實施將會傷到民眾,搞到最後天怒人怨,自己也會受到反噬,「所以我一直覺得,關稅是不容易打久的。」
但他認為,科技戰就不一樣了,因為科技戰的標的是未來的商品,它們還沒有出現、沒有選票,因此川普不會在乎,科技戰會繼續打下去。
朱敬一表示,面對川普執政,感受到壓力的不是只有台灣,其他國家同樣如坐針氈,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巴拿馬與格陵蘭都被推向風口浪尖,就連日本首相石破茂不久之前也和川普會談,本來說是相談甚歡,結果現在又傳出雙方有些摩擦的消息,「大家都說川普民粹、重商,但我認為他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不可預測。」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大浪當前》川普「美國重返製造」雄心能否成功?童子賢:總統沒辦法對抗市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