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Trump)在短短四周內就大大改變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方向,把美國變成一個不那麼可靠的盟友,並退出了多項全球承諾,這些舉措將從根本上重塑美國與世界關係。
川普的高級特使在和平談判中向俄羅斯作出了讓步,這令歐洲盟友感到震驚,隨後川普稱烏克蘭領導人為獨裁者,並在談判開始時將歐洲人拒之門外。他已經解散了美國主要的對外援助機構,該機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而中國正試圖在那些發展中國家建立立足點。川普提出了讓美國接管加薩地帶並將巴勒斯坦人從該飛地遷走的計劃,抹去了華盛頓幾十年來為促成「兩國方案」所做的努力。他提高關稅的計劃預示著美國推動的全球化走向終結。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沒有人指望川普會像他的前任那樣處理全球事務。但很少有人預料到他會如此迅速地改變美國外交政策,使其偏離自1945年以來一直走的路線。
大多數外交政策專家表示,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增強了美國的實力。通過誓言保衛歐洲、中東和亞洲的盟友,美國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多地承擔了全球自由貿易和穩定保障者的角色,這項使命包括了首先對抗蘇聯,最近又對抗中國。
川普有不同的看法:盟友索取多,付出少。其他國家不應該依靠美國軍隊及其核保護傘來保障它們的安全,而應該在軍事上投入更多資金,同時提供經濟激勵措施,以保持美國的好感。川普的外交政策願景交易性更強,更看重輸贏。
「這並不是說川普總統正在放棄二戰後的秩序,」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負責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副總裁Victoria Coates說。「而是我們不再處於二戰後的時代,我們必須接受地緣政治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
同樣的策略曾推動川普第一個總統任期的外交政策,但在第二個總統任期,他注入了新的元素,他提議擴大美國邊界,並單方面佔領海外領土。
甚至在回到白宮之前,川普就考慮過收回巴拿馬運河,從丹麥手中奪取格陵蘭島,並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當他在就職後重申這些想法時,這些原本牽強的想法就變成了可能的美國政策,並向世界各國發出了意圖信號。
「要撤銷外交政策中正在做的事情,或讓盟友相信這只是一次性的、不會重演的事情,將非常困難。在川普首次當選美國總統後,這是可能的,但在他第二次當選後,就不可能了,」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名譽主席、共和黨政府前高級官員Richard Haass說。「美國在可靠性和可預測性方面的聲譽已經嚴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