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四週年:運動領袖反思民運低潮,轉化行動盼走出中國陰影

2018-09-27 14:00

? 人氣

這一代香港人難以忘記的催淚彈畫面。(BBC中文網)

這一代香港人難以忘記的催淚彈畫面。(BBC中文網)

四年前的9月28日,香港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佔領行動,示威者以雨傘抵擋催淚彈的畫面,登上國際媒體頭條,這場運動被冠以「雨傘運動」之名。示威者佔領主要交通幹道79天,與政府談判、多次與警方衝突,沒有換來北京或港府的讓步,政改方案隨後被否決,香港民主之路舉步維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四年過去,這場運動的後遺症陸續浮現——多名示威領袖官司纏身;以「傘運」光環投身議會的人,因為宣誓事件失去議席,或是被阻參選;崛起的「港獨派」遭到官方連串打壓,提倡「港獨」的香港民族黨近日被取締——種種事件揭示中港矛盾在四年後並未有緩解的跡象。

BBC中文採訪了一些運動領袖以及建制派人士,回顧這場運動的得與失,以及討論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與困境。

回顧「傘運」成與敗

「佔領」行動的起始,源自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寫了一篇題為《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的文章,鼓勵民眾以非暴力公民抗命形式,爭取政治權利。

結果證實,我們做不到、整個民主運動都做不到,我們是否不夠深思熟慮,當然也可以這樣說。—戴耀廷, 佔領行動發起人

「重頭來過會不會做(發起運動),可能如果知道之後發生那麼多事情,花那麼時間,那可能會思考一下,還會不會寫這一篇文,」戴耀廷對BBC中文說,「但我不會說後悔。」

他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其後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及牧師朱耀明,發起「佔領中環」(即「佔中」)行動。他們三人被稱為「佔中三子」。

「佔中三子」以及多位示威政治人物,目前被控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等罪名。戴耀廷說,四週年並不是回顧這場運動的最佳時機,但今後難保自己會否身在牢獄。

至今,他一直甚少翻看催淚彈當天的畫面,催淚彈發射前,他身處政府總部外的陣地,根本不知外面發生的事情,但現在因為案件需要,反而重看當天的畫面,他坦言「有些記憶開始沖淡」。

戴耀廷
戴耀廷說,如果知道往後發生這麼多事,他或會思考一下會否提出公民抗命。(
示威者以雨傘抵抗警察。
香港佔中運動。(BBC中文網)
催淚彈
香港佔中運動。(BBC中文網)
示威者
香港佔中運動。(BBC中文網)

「佔中三子」希望透過發起群眾運動,威脅北京與他們談判,但完全不成功,中國人大常委會在8月31日宣佈一份反對派不會接受的政制改革方案(又稱831決定)。戴耀廷當時已說,運動在「這階段已失敗」,佔領行動已經是一場「大龍鳳」(香港俗語,意為鬧事),繼續運作下去,只是為了達到公民覺醒——讓更多人關心和參與政治。

豈料,這場「大龍鳳」不如他所預料,迎來催淚彈,而且,「佔中三子」無力叫示威者離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