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視價格戰殺到流血流滴,消費者是賺到了?還是賠上自身權益?

2018-09-27 09:00

? 人氣

你有想過,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每年要提供完善的服務品質,營運成本應該要付多少嗎?(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你有想過,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每年要提供完善的服務品質,營運成本應該要付多少嗎?(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為了扭轉有線電視產業過往給人保守、故步自封的形象,加上隨著消費者對於多元資訊的渴求,以及政府亟欲打破過去畫分51個有線電視經營區所形成的「獨占」問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2012年7月開放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跨區經營,期盼能藉由新舊業者的數位化有線電視服務,提供消費者更優質多元的影音內容,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建立良善的市場機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2015年5月起,陸續有7家業者開台,然而三年過去了,觀察當前有線電視產業發展並未朝 NCC 希望促進產業良性競爭的規劃方向前進,我們看到的是:新進跨區業者為了爭取收視戶,以低價策略搶占市場,甚至喊出有線電視收視費 1 年 1,000 元看到飽,幾乎只有正常收費價格的六分之一,成功贏得消費者關注。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價格愈低愈好,省荷包最重要,但深入思考低價策略的隱藏訊息,似乎沒有表面上打著消費者利益旗幟這麼簡單。在無止盡的削價競爭之下,就有學者提出警告,除了既有有線電視業者獲利下滑,新進業者這兩年多來也持續出現財務虧損,長此以往,不僅業者恐將面臨經營問題,也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收視權益。

歷史的前車之鑑 削價競爭影響產業正向發展

回顧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發展歷史,開放跨區經營所面臨的情況彷彿似曾相似,與90年代政府開放有線電視系統合法經營之初情況相仿。當時全台灣有 400 萬收視戶,有線電視業者卻高達 600 家以上,導致業者彼此之間展開削價競爭,爭奪市場版圖。

從過往的市場經驗來看,也曾發生系統業者因削價競爭,導致營運虧損倒閉,或是企圖轉售給其他更大的業者再退出市場。傳播學者管中祥日前於媒體投書也提到,1997年初正值有線電視戰國時期,當時第四台業者「熊貓有線電視」為了招攬用戶,甚至祭出「一元看一年」的割喉價,迅速擴張其用戶數,直逼當時擁有最多用戶的「新唐城」,但是沒過多久,「熊貓」就將其用戶數高價「賣」給其他業者,獲利出場。回頭看現在的新進跨區業者不乏有線電視老手,如果真的再使出舊招不斷進出市場,不僅是擾亂市場秩序,消費者權益更是毫無保障,也違背了政府提出「開放跨區」想要形塑市場良性競爭的政策美意。

新進有線電視跨區業者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下,如何提供優質及長久的服務?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新進有線電視跨區業者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下,如何提供優質及長久的服務?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從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資訊觀測站可以發現,新進跨區有線電視業者近兩年的財務虧損持續擴大,探究其主要原因除了既有市場飽和、消費者收視習慣改變外,最大原因就是削價競爭。但俗話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新進跨區業者怎麼可能不清楚必須付出的經營成本及風險就貿然進入市場?而為了提高市占率,一味地以不可思議的低價搶收視戶,不禁讓人合理懷疑這門賠本生意是否有其他目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