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錫星觀點:泰國大選對緬甸的啟示

2023-05-31 07:00

? 人氣

2023年5月17日,泰國前進黨總理候選人皮塔(左3)與加入組閣的政黨領袖。(資料照,美聯社)

2023年5月17日,泰國前進黨總理候選人皮塔(左3)與加入組閣的政黨領袖。(資料照,美聯社)

2006年,泰國民盟(PDA)獲得在曼谷的精英階層、受過良好教育的市民、商界和軍界的廣泛支援。他們雖然人數少,但能量大。它在2005年成立時,主要目的就是反對前總理塔信,並導致2006年9月推翻塔信的軍事政變。此後,PDA的唯一目標就是要將「少數人統治」合法化。它宣稱自己的目標是保護民主,但實際上,它是要保護自己的政治利益。PDA的「新政治」,也就是它的民主版本,充分說明瞭這一點。「新政治」呼籲未來的國會30%的議員經過選舉產生,而另70%的議員要通過任命產生。泰國民盟PDA算計,通過這種模式,他們在未來的政治中可以更多的運用自己的權力,更少受到限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當泰國要求「減少民主」之際,緬甸全國民主聯盟(NLD)卻要求更多民主,排斥異己反Tatmadaw,搞一黨獨大。我們不能忘記緬甸軍隊(Tatmadaw)有幾十年的執政經驗,從目前情況來看,無論議會還是行政部門仍掌控在軍人手中。 緬甸的民主改革是自上而下,按照軍方精心設計的「七步走路線圖」實現的。目前這種「軍主立憲」制有利於緬甸政治穩定和向更民主的方向邁進,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再經過一兩輪選舉後逐步走上正軌。

自1948年1月4日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開始,這個國家曾經進行過長達14年的民主實驗。然而,由緬甸精英主導建立的議會和內閣很快由於執政能力不足、政策失誤等,令國家陷入分裂危險。

目前的緬甸具有兩個不同的政治軀殼,在緬族內部的政治層面上,緬甸政府、軍隊與民盟以及翁山蘇姬之間雖然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分歧和矛盾,但在緬族與其它少數民族關係的政治層面上,軍人、翁山蘇姬和民盟是有高度的一致性,兩者立場並無質的區別。

與1988年相比,緬甸現今的政治運動發生根本性變化:政治運動不是走上街頭宣洩不滿,而是通過公民社會潛移默化影響政府決策。翁山蘇姬參選總統面臨法律障礙,她2013年10月21日敦促歐洲和美國迫使緬甸修改她所說的不民主的憲法。11月27日在悉尼講話又稱,能否修改憲法,三軍總參謀長的態度是關鍵,因為三軍總參謀長直接委任的軍人國會代表佔了國會議員的四分之一。 翁山蘇姬頻頻出訪西方,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西方促緬甸修憲。

遭緬甸軍政府推翻的民選領袖翁山蘇姬。(AP)
遭緬甸軍政府推翻的民選領袖翁山蘇姬。(資料照,美聯社)

泰國經過10多年時間,矛盾雙方一笑泯恩仇,矛盾被化解了,從頭再來,而緬甸各方矛盾卻越鬧越兇。

泰國在5月14日的大選中,代表民主派的前進黨(Move Forward Party)在下議院500個席位中取得了152席,成為第一大黨。現年42歲的前進黨黨魁皮塔(Pita Limjaroenrat)結合另外7個民主黨派,準備成立聯合內閣;在多方折衝之下,這8個政黨22日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對未來施政的方向有了一致的目標。 這對聯合內閣的籌組又更進了一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