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黃仁勳為何擔心「美晶圓廠空到可在裡面游泳」?

2023-05-31 06:20

? 人氣

黃仁勳擔心中美晶片戰處理不好,最後讓美國晶圓廠「空到可以在裡面游泳」 。(顏麟宇攝)

黃仁勳擔心中美晶片戰處理不好,最後讓美國晶圓廠「空到可以在裡面游泳」 。(顏麟宇攝)

上周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說,中美晶片戰升級將重創美國科技業,讓「美晶圓廠空到可在裡面游泳」?不少人應該會很疑惑:晶片戰明明是美國去「卡中國脖子」,怎麼會變成重創美國科技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黃仁勳的說法有其道理與脈絡,但卻不一定會實現,決定的關鍵則在中國的業者「爭氣」程度。

黃仁勳是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美中之間圍繞晶片展開不斷升級的鬥爭,可能會讓美國科技業『蒙受重大損失』」,他稱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半導體禁止出口措施,讓廠商「捆住了手腳」。

這番話其實包含了作為一家企業的商業利益與立場考量,也有著總體的產業面思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市場,如去年進口金額高達4156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進口原油和鐵礦石的總和,美國不少半導體公司來自中國的營收占比在3-5成之譜,這是供需與商業面的情況。美國的半導體管制,當然打到所有廠商,雖然受管制者主要是尖端與高階產品(或設備),不是完全禁運,但廠商營收還是受打擊,輝達當然不例外。

這就是為什麼黃仁勳要「喊痛」,警告美國決策者要「深思熟慮」,因為「中國撐起美國科技業三分之一的市場」、「中國是不可替代的」,如果美國企業無法與中國開展貿易,它們將會「蒙受重大損失」。

這種管制與干預,往往是雙方都必須付出代價,只要想想輝達因此不能對中國出口尖端晶片的損失就知道了;中國的損失更明顯,華為被打殘了,半導體製造的進步被拖延甚至阻斷了,用更多錢買更少東西─2022年中國的半導體進口數量減少15.3%、但花費只少了5%。

但長期來看,卻充滿著各種可能性,美國未必贏、中國也未必就是輸家。中美在這方面的鬥法一直持續提升、擴大中:因美國管制而買不到尖端晶片,中國只好想方設法自己作出來,美國警覺到而把管制延伸到半導體設備,中國又被迫提升半導體設備國產化。

這是中國相當擅長的「用市場養產業」的過程─既然半導體設備進口被美國管制,半導體廠商只能「愛用國貨」,本土設備廠有了更大的市場、更有機會進步,這點從總體數據上已顯現;2019年中國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占比只有7.5%,2022年提升為21%、2022年達35%,某些領域國產設備占比已過半。即使技術落後,但有市場就能存活、存活就能追求進步,更何況,半導體市場的需求中,成熟製程(28奈米及以上)占比居多數。

這就是黃仁勳最擔心的結果─他說:「如果(中國)不能從……美國購買,他們就會自己造」,「中國企業已開始開發自己的晶片,同輝達在遊戲、圖形和人工智慧領域引領市場的處理器相抗衡」。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