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根本「不姓孔」!美國大學為何陸續關閉孔子學院

2018-08-20 12:30

? 人氣

美國學者克蘭曾發表多份有關儒家思想的學術論文,他個人認為,孔子思想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美國大部分人並不熟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他指出,「孔子學院」這個名稱有誤導,學院所教的內容絶大部分與孔子學說無關,但現在很多人把「儒家思想(Confucianism)」這個字與中國專制政權掛勾,削弱了它在文化上的吸引力。

中國前領導人趙紫陽秘書鮑彤在推特上表示,贊成關閉孔子學院。他說,孔子是他的啟蒙者,但孔子學院與孔夫子無關。

「現在遍及全球的孔子學院,都是糟蹋這位先哲及其學說的屠宰場,」他說,「它們全姓共,不姓孔。」

多年前中國已有一些學者建議,孔子學院應該在外國大力推動孔子儒家學說,但目前,甚少把這種思想教育包含在內。

問題的根源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對BBC中文表示,孔子學院是學習其他西方國家設立的文化機構。英國、法國有各自的文化協會;德國也在各地設立歌德學院。

但孔子學院和這些機構有兩大分別。第一,英法德的文化機構是獨立運作,與當地大學沒有關連,最多也只是與當地文化、教育機構合辦一些活動,但孔子學院則在組織上與當地大學連在一起,這是觸發很多爭議的原因。

第二,英法德等文化機構在海外做事,都是在當地憲法大框架之下,尊重當地的憲法、法律,西方國家憲政上擁護表達自由,但「中國海外的這些機構,在這一點上恰恰就是沒辦法協調兩個大的體制之間的這個摩擦」。

「中國在外面的機構,你當然要按照中國的法律、中國的價值體系做事,那人家對你就沒辦法,在組織上放在人家的大學裏面,沒有辦法跟你所在的這些國家的憲法與法律一致,引起現在很多的麻煩,」丁學良說,「你在富有、憲政的國家,就不要跟當地的法律或憲法發生衝撞,許多人就是拿當地的法律和憲法來批評孔子學院。」

丁學良很早就提議,孔子大學應該在組織上與當地大學組織上分開。

彼德森認為,孔子學院要依附在美國學府之中,是希望得到其地位與可信度,但孔子學院則無視了這些學校原本的聲譽。

軟實力與銳實力

中國把孔子學院視為大國外交策略之一。今年1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中時指出,要推進孔子學院改革發展,並表示在孔子學院方面,「要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孔子學院原本被視為中國對外輸出「軟實力」的一項措施,但種種決策和營運上卻被指反而突出了中國的「銳實力」。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文章,指孔子學院是一種軟實力的包裝,但實質是企圖以扭曲資訊引導受眾的「銳實力」。

美國學者克蘭說,如果中共繼續自行控制「中國文化」的定義,「他們希望發展軟實力的企圖一定會失敗」。

「他們要知道,文化吸引力不是一種由上而下控制的意識形態,」他說。

美國學生學習茶藝。(資料圖片)

香港科技大學的丁學良認為,孔子學院雖然有爭議,但不算是軟實力的失敗。他說,考察過很多案例,在一些與政治意識形態無關的事,例如教中國書法、音樂、手工藝、舞蹈、中國菜等等,都挺受歡迎。

「你等於是免費給人家做訓練,為甚麼要反對呢?愈是窮的國家一定愈受歡迎。」

面對種種針對孔子學院的負面評論,中國外交部今年3月強調,孔子學院與外國大學是本著「相互尊重,友好協商,平等互利」的原則,訂立正式協議而設立的,孔子學院的宗旨是「加強中國與有關國家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友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近一段時期以來美方個別人不時發出一些雜音,它們反映的實質和根本是怎麼看世界、怎麼看中國發展的問題,或者說能否真正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過時觀念,與其他國家開展互利共贏合作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