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觀點:擴大戰爭結束不了戰爭─布林肯應該取法季辛吉

2023-02-23 07:00

? 人氣

俄烏戰爭持續一年,布林肯應該師法季辛吉,另尋和平之道。圖為一名烏克蘭士兵在伊久姆市政府前休息。(美聯社)

俄烏戰爭持續一年,布林肯應該師法季辛吉,另尋和平之道。圖為一名烏克蘭士兵在伊久姆市政府前休息。(美聯社)

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特別軍事行動」已經一年了,戰事仍然膠著,普丁暫時在軍事上放緩,但在政治上繼續放大話。烏克蘭幫歐美撐起ㄧ面反俄羅斯的大纛,軍事上苦撐待變,家園亟待重建。美國不斷地給烏克蘭睪固酮,拜登總統還親自飛往基輔餵食。做為拜登總統首席策士的國務卿布林肯應該幫各方想出解套的辦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近傳出前國務卿季辛吉病逝的消息,後來證實是傳聞有誤。不過,他的地緣政治理論與做法仍然值得今天的拜登政府參照。

季辛吉對戰爭與和平有他獨特的看法。和平不應該是外交的終極目標;和平只是一個穩定的國際秩序下的副產品。在他的博士論文《復原的世界》中對這一點論述很多。他認為比較持久的和平必須以談判得之。由戰勝一方所安排的和平不會持久。如果每一方面都有點不滿,而沒有任何一方面特別不滿,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因為過度不滿而要以戰爭來推翻現狀。亦即每一方面相對的不安全構成了全體相對的安全。但在一個沒有超國家的司法體系的國際秩序下,和平的保證在於「均衡」(equilibrium)。他所追求的不是哪一方面對,哪一方面錯。和平只是在成功的均衡政策下的紅利而已。如以和平為最高鵠的,而欲媾合的對象是革命性的角色的話,和平必定無法企及。根據他的想法,因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往東擴展,如果納入了烏克蘭,就破壞了地區的均衡,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普丁才發動戰爭。要結束這一場戰爭的話必須要透過談判擘劃出一個和平的架構,才能夠維持地區的穩定。期望以曠日持久的代理人戰爭拖垮俄羅斯既不必要,也不可取。

2022年9月19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聯社)
季辛吉的穿梭外交迄今仍是經典。圖為2022年9月19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美聯社)

他認為成功的談判基於各方面都有部分滿意。談判者不只要了解己方希望的是什麼,也要知道對方想的是什麼?在談判過程中應該先談個別、具體的問題,抑或是先就最終目標達成諒解?他認為第一個策略容易陷入僵局,第二種方式比較合乎他的想法,先決定大原則,再填補細節。他會認為美國投入了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的這一場戰爭既不知如何會贏,也不知道如何結束。過去美國尼克森政府為了結束越戰,運用了「以戰逼和」的戰術,「擴大戰爭以結束戰爭」,但是以失敗告終。目前最重要的是促談,而不是一味地加強烏克蘭的武裝。但是要認識到俄羅斯不可能以一個戰敗國的身分跟烏克蘭來談和平、或跟歐美來談和平。應該在談判中保存俄羅斯的地位,畢竟它扮演一個地區均衡者的角色。

季辛吉的博士論文中指出,拿破崙敗亡之後,歐洲領袖有一個共同的看法就是每一個國家的生存權利不應受到威脅,也就是在承認現存的國際秩序之下,衝突才能經由外交而非武力來解決。只有在比較穩定的國際秩序之下,一個國家才會追求有限度的目標。這段歷史的教訓放在今天還是值得參考的。

俄烏戰爭已經一年了,它的影響是全世界性的,目前看不出來有哪一個國家或哪一個地方的人民得到好處。美國政府應該改弦易轍,因為只有美國才能扮演一個魯仲連的角色。他曾經說過「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布林肯國務卿今天的角色不應該再在合縱連橫軍事上抗俄,而是師法季辛吉進行川梭外交( shuttle diplomacy)。1973年第四次以、阿戰爭之後,季辛吉跋前躓后,穿梭在大馬士革、開羅、耶路撒冷、安曼之間,最後在1974年分別達成了以埃、以敘隔軍協定,除了在雙方交界處建立緩衝區,由聯合國派兵進駐,雙方也同意在附近維持最少的兵力。在過程中季辛吉還盡量化解以色列的孤立與不安全感。布林肯應該學習如何建立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一個安全架構,這是恢復和平最關鍵的步驟。

解鈴還需繫鈴人,布林肯應該想方設法協助俄羅斯脫離戰爭的泥淖,而不是讓俄羅斯越陷越深或進行一場消耗戰(war of attrition)。「以戰止戰」,「以戰爭換取和平」終非正途;如季辛吉所言,建立一個穩定的和平架構才是上策。

*作者為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