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台灣左翼政治運動的盲點—回應陳芳明在台灣學堂的論述

2018-06-05 05:30

? 人氣

教授陳芳明於節目中談論台灣政治運動史,作者認為,「除了史料引用的錯誤外,最嚴重的地方在於陳教授去脈絡化的論述來說明全世界最複雜的台共史,容易讓觀眾對台灣左翼運動史產生支離破解的誤解。」(顏麟宇攝)

教授陳芳明於節目中談論台灣政治運動史,作者認為,「除了史料引用的錯誤外,最嚴重的地方在於陳教授去脈絡化的論述來說明全世界最複雜的台共史,容易讓觀眾對台灣左翼運動史產生支離破解的誤解。」(顏麟宇攝)

5月31日民視台灣學堂播出陳芳明教授談論台灣政治運動史,這是接續5月24日的節目,主要談論的對象是謝雪紅,節目中也論及與謝雪紅一路鬥爭的人物。作為一個台灣左翼運動的研究者,對於陳教授在節目中的說法,提出個人一些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史料引用的錯誤

1.陳教授多次在節目中談到謝雪紅所組織成立的「台灣地方自治同盟」(在節目中陳教授簡稱的「台盟」),事實上它正確的名稱是「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2.陳教授說到蘇新的姻親-蕭來福(蕭友山)是在文革期間因為沒有糧票而餓死,而且蕭來福的台盟盟友竟然可以眼睜睜看著他餓死。

蕭來福1907年出生,1992年去世,文革結束於1976年,何來文革期間餓死之說?事實上,蕭來福面對中共一連串的政治鬥爭,已經精神異常,雖從事中醫工作,但精神狀況相當不穩定,家人、醫院都拿他沒轍,且當時中共政治鬥爭讓「台盟」內部人人自危,又如何有能力再顧及蕭來福,因此把蕭來福餓死之事,推給「台盟」盟友間的漠視,其實是言不符實。陳教授曾經撰寫一篇《找不到歷史位置的台灣人—蘇新與蕭來福》,對於蕭來福之事應該有相當研究,但在電視節目中卻如此論述,讓人無法接受。

3.陳教授在節目中說陳逸松是台南佳里人,這完全錯誤,陳逸松是宜蘭羅東人。

4.陳教授再提到蘇新在文革時期遭到下放河南勞改,因為陳逸松向周恩來求情而回到北京,之後就從事對台對日廣播的工作。事實上,蘇新對台日廣播的工作,是在1950-1954年,而非結束勞改後。

二、論點爭議

1.陳教授在節目中引用蘇新的話:我們這樣一個革命黨竟然是由女人來領導,批判蘇新是男性沙文主義;然後又引用蘇新的說法:這個女人又從來沒讀過書。批判蘇新是一種高貴的知識分子身段,從心裡看不起謝雪紅的領導。陳教授的這個論述來自於蘇新在自傳--《未歸的台共鬥魂》一書中所提到:可惜出任日本科科長的事,因謝雪紅極力反對而不成。對這點,她大概是驚,她沒有本事,她一個女孩子,也無讀冊,也無受什麼教育,在工作能力、專業方面要勝過我,當然是不可能的。…在說我能夠當中央統戰部研究室的一個組長,她能當什麼呢?她是可以當個台盟的主席,公開出來講幾句話,這樣子而已。…那麼驚,向這個說壞話,向那個說壞話,報告過來,報告過去,搞得亂糟糟的,從那個時候我才…。最後蘇新並沒把話說完,但相信蘇新指的就是最後也加入鬥爭謝雪紅的行列中。

中共開國大典中的毛澤東與謝雪紅(後方者)(圖/wikimedia commons)
中共開國大典中的毛澤東與謝雪紅(後方者)(圖/wikimedia commons)

筆者曾經去北京訪問參與鬥爭謝雪紅的陳炳基等人,他們都提到當時謝雪紅到處告人,很多人因此受到不白之冤,蘇新之子-蘇宏也說:小時候時常有一些長輩來到家中找父親談話,過程中使用日語和台語,我雖然聽不懂,但隱約知道他們個個在談話中都是氣憤謝雪紅到處告狀。謝雪紅強悍不輸人的個性,打從心底就認為自己沒讀過書,黨內的這批知識分子必定瞧不起她,因此處事往往流於專斷獨為,不聽旁人勸告,當然引起黨內的人對她不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