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賣手機,為何是製造廠承擔減碳責任?黃育徵解析循環經濟:台灣代工業升級契機

2022-05-23 16:10

? 人氣

黃育徵:循環經濟提供台灣代工業升級契機(圖/循環台灣基金會)

黃育徵:循環經濟提供台灣代工業升級契機(圖/循環台灣基金會)

風傳媒2022趨勢論壇《零碳新經濟》5/27同步線上直播

https://events.storm.mg/campaign/2022SMCF_2/

為了達到淨零碳排,全球產業投注大量心力,尋找降低碳排的解決方案,台灣製造業者為了維繫國際供應鏈的競爭力,也積極開發減碳科技,期望通過品牌商的ESG審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弔詭的是,沒有消費就不會有碳排。蘋果等品牌商販售商品,消費者使用產品,其實都有責任,為何降低碳排的責任,卻大多落在鴻海、台積電等製造商,被民間、政府、業界大力檢視?

線性經濟缺失:將成本轉嫁給自然環境與上下游廠商

循環台灣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黃育徵表示,現在的ESG,並未解決傳統線性經濟模式「製造、消費、丟棄」的浪費問題。黃育徵進一步說明,這是「剝奪型」經濟模式,企業將利益私有化,卻將成本公有化,轉嫁給自然環境。另外,線性的供應鏈很容易把責任、成本轉嫁給上下游廠商,例如國際品牌商將減碳的責任轉嫁給台灣代工業者,而台灣業者辛苦省到極致,不斷在製程優化上努力,讓「一滴水用10次」,或者是直接將責任轉嫁給更上游的廠商,一層層推到最後,就會落在資源開採業者。

但減碳並不只是資源開採業者、製造業者的責任,品牌商、消費者也都要負責。黃育徵表示,「將責任轉嫁給自然環境與上下游,並無法解決高碳排的問題,是零和遊戲。」要達成淨零碳排,沒有一家企業能單獨做到。

除此之外,品牌商也灌輸消費者「汰舊換新」,因為消費者購物,他們才能銷售新產品獲利,若能縮短消費週期,自然能提升獲利,但卻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黃育徵分享自己使用手機的經驗,表示現在手機有很多功能,但自己用的其實只有5%,舊款手機就能滿足需求,但現在市場只有智慧型手機,沒用到的95%就是浪費;而鼓勵消費者汰舊換新,則是產生不必要的碳排。

循環經濟:促進產業鏈合作,用服務型商業模式降低碳排

黃育徵表示,傳統線性經濟必須升級成循環經濟。循環經濟不只是資源回收與循環,它更核心的概念是思維的轉換,從「擁有」到「使用」,也就是消費者使用服務,而不是擁有產品。以近年新興的共享汽機車為例,消費者的需求核心是「移動」服務,未必真的需要擁有汽機車,採取共享、服務型的循環經濟模式,就能讓商業行為與資源消耗脫鉤,與知識、服務品質連結,提升附加價值。

線性經濟強調消費,唯有消費,品牌商、製造商才能獲利,但台灣沒有本錢玩線性經濟遊戲,因為台灣天然資源稀缺,大多資源需要進口,成本就會比別人高,為了壓低企業的成本,台灣的土地要便宜、水電要便宜,最後連薪資也要便宜。若轉型循環經濟模式,將消費模式轉成使用服務,企業從販賣產品轉為提供優質服務,靠著更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服務來增加價值、獲利,這會是台灣下一代產業的競爭力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

郭家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